世界戏剧日国内少人知晓 观众名导都不知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世界戏剧日国内少人知晓 观众名导都不知道
2009年03月25日 13: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界很红火 中国静悄悄

  世界戏剧日国内少人知晓

  3月27日,国际戏剧机构(ITI)将迎来第48个世界戏剧日。世界戏剧日是1961年由国际戏剧机构设立的,1962年开始第一次的庆祝活动。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剧院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然而,在中国,世界戏剧日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遇。

  世界:各国纷纷纪念庆祝

  世界戏剧日自设立以来受到了很多国家高规格的重视。在世界戏剧日各种纪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邀请世界知名人士致词。今年被邀致词的是阿联酋皇室成员伊本·穆罕默德·阿尔·卡齐米殿下。另据报道,在世界戏剧日前夕,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向突尼斯国家剧院院长以及突戏剧界致以问候。在贺辞中本·阿里总统赞扬了艺术家们的才华、创造以及为振兴和繁荣突尼斯戏剧所做的贡献。同时,在突尼斯国家剧院举行的庆

  祝仪式上,突尼斯文化和遗产保护部部长以及突戏剧界重要人士都出席了此次活动。总统亲自致以问候、部长出席庆祝仪式,世界戏剧日在突尼斯所受重视可见一斑。

  除了政府正规的庆祝活动,在一些国家还会有很多民间庆祝活动。在西班牙就有很多演员或者剧团自发组织一些庆祝活动,给民众带来艺术的欣赏和身心的愉悦。在比利时、菲律宾、塞浦路斯、罗马尼亚、瑞典、摩纳哥、西班牙、扎伊尔,3月27日会举行一系列的表演,以示庆祝;在希腊、孟加拉国、罗马尼亚、印度等一些国家还会有专题讨论会、座谈会和圆桌会议等,讨论戏剧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在埃及、智利、西班牙、希腊、比利时、土耳其等国,还会在这一特殊的日子推出免费表演或者在一些剧院推出免费门票等形式,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中国:观众和名导都不知道

  3月18日傍晚,国家大剧院售票大厅里依然人头攒动,参观的、看演出的人还真是不少。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排队购票的观众对世界戏剧日的了解,令人意想不到的竟是无人知晓,一位自信满满的话剧迷被记者“问倒”后,颇受打击,神情沮丧。想必“世界戏剧日”是比较专业的节日吧,记者一边安慰受打击的“话剧迷”一边把目光转向了专业群体——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然而,记者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也不知道还有一个“世界戏剧日”,想必剧院领导也不清楚,因为据他了解国家大剧院没有因此而举办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和演出季(周)。记者又电话联系了几位戏剧界的朋友,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等否定的答案。即使是执导过很多中外名剧的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也被记者“问倒”了。

  不仅观众和专业人士不知道,即使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的网络上关于“世界戏剧日”的中文资料也是屈指可数——偌大的网络关于“世界戏剧日”的中文资料仅有3条。而用英文搜索“World Theatre Day”则有成千上万的网页跳入视野中,强烈的对比再次显示了世界戏剧日在中国的尴尬。

  中国戏剧“边缘化”之忧

  中国传统戏曲与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断代期”,唯独中国戏曲一直绵延不绝。近年来,政府一直大力推动戏剧的发展。然而,中国戏剧在世界上却似乎仍处于某种边缘化的状态。

  “国外戏剧界,尤其是欧洲,对中国戏剧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中国戏剧需要广泛的交流,不仅仅是演出的交流,还有艺术家的交流、导演的交流、学生教学等等全方位的交流。”林兆华感慨地说,我国一直在强调与世界接轨,戏剧艺术也同样需要与世界接轨,通过不断的、全方位的交流达到与世界的接轨。林兆华说,与国际戏剧界的交流,可以给创作带来灵感和触动。“我曾经多次观摩法国、英国的戏剧节。感觉他们的创作思维比我们活跃。从总体上看,欧洲戏剧的氛围和发展,确实要比中国好。但事实上,我们中国的戏剧并不比欧洲的差,完全可以与欧洲戏剧相媲美。”林兆华的想法和世界戏剧日的宗旨不谋而合——促进国际间表演艺术的交流,增强剧院间的合作与沟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

  事实上,中国的戏剧与世界的交流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秘书长孙晓燕女士主要对记者谈了戏剧剧本的问题,她指出:“剧本是一剧之本,要繁荣戏剧,首先就是剧本的繁荣。要想走向世界,就需要研究外国的观众,而最直接的是对外国的剧本进行研究剖析。”文学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借鉴的产物。孙晓燕介绍,我国十几年前出过几套外国戏剧剧本丛书,选取的是20多年前、甚至100多年前的戏剧作品,而今天世界戏剧是什么样子,我们却不得而知,有一些资料甚至是从我国台湾间接得到的(台湾每年都有新翻译的外国戏剧剧本出版)。“我们有上千个演出团体,却连借鉴的东西都没有,如何走向繁荣?”孙女士对中国戏剧剧本与国外的交流表示了忧虑。

  作者:郭素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