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导演登场:一切皆是未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戏曲小导演登场:一切皆是未知
2009年03月25日 15:43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戏曲导演本科生,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系2009届毕业生今年就将跨出校园。虽然戏曲导演人才一直处在稀缺状态,但他们能否有机会在各大剧团一展身手,仍是一个未知数。

  把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搬上京剧舞台,京韵大鼓、搞笑对话让这部作品充满别样趣味……上周末,一台由上戏戏曲导演系2009届毕业生一起创作的新编莎翁京剧在上戏剧院上演,整台戏充满着青春和时代气息。而今晚开始,同样由这届毕业学生创作的青春京剧《倩女离魂》和实验戏剧《孽海记》也将先后上演,学生们独具创意地把相声、钢琴伴奏等元素实验性地融入了戏曲创作。

  戏曲导演人才很稀缺

  戏曲导演人才的缺乏早就是戏剧界一个致命问题。原来的传统戏曲大多是演员们自导自演,没有专职导演,但随着剧场艺术的发展,戏曲开始渐渐向综合舞台艺术过渡,导演成为一台剧目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以往戏剧学院培养的导演往往以话剧为主,加之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很少有导演能够集话剧与戏剧于一身,既精通现代剧场艺术的手段,又熟谙传统戏曲的精髓。因此,目前的戏曲新创剧目大多呈现出“话剧加唱”的面貌,戏曲,尤其是各个地方剧种特有的表现手段往往在这些新创剧中被完全忽视。

  对于这一现状,上戏戏曲分院副院长、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很是担忧:“如果这样的创作继续下去,再过很多年,我们的戏曲就变味了,大家可能就找不到真正的戏曲了。”

  在现今中国剧坛,屈指可数的几位戏曲名导多数是演员出身,或者从小受到戏曲的熏陶。但正是因为这种人才的稀缺性,现在的中国戏曲界出现了“名导垄断”的局面。在去年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共展演了37台近年新创作的剧目,但这么多剧目,导演却只有耳熟能详的那几位,甚至有一位导演独揽了13台剧目,分身乏术的名导们不仅不能保证艺术质量,戏曲创作的风格雷同和故步自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小导演需要机会和关注

  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2002年开办了戏曲导演专业,至今已相继培养了40余名毕业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在入学时都有过专业戏曲表演的学习经历,其中也不乏高中毕业生因为爱好戏曲考入学校学习。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他们既要掌握各种戏剧导演的专业知识,也要亲身学习戏曲表演,了解这一传统艺术的精髓。

  据院长徐幸捷介绍,这一专业70%的毕业生目前就业于本市京、昆、越、沪、淮各戏曲院团及全国各地戏曲院团,大部分都留在了戏曲岗位。甚至有一些学生尚未毕业就有机会参与大戏执导,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刘宇就执导了一台川剧《望月坪》,上半年就将公演。

  不过,虽然就业状况还算让人满意,但这些戏曲导演在各个院团的导戏机会却并不多。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干着场记之类的工作,运气好的则有机会当上技导。戏导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孙建弘毕业后去了上海淮剧团,多才多艺的他最近因为参加笑林大会一举成名,此次也回到母校参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演出。他告诉早报记者,自己在剧团还是有机会导一些小戏的,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老演员很难接受,年轻演员的表演功力又不够,因此出好的作品很难,这也是他们年轻戏曲导演的普遍苦恼。

  对此,国内知名戏曲导演谢平安感慨地说:“戏曲导演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平时创作演出中就要大胆起用年轻人,让他们多锻炼,多给他们建议……”而徐幸捷院长也为自己的毕业生们呼吁说,这些小导演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关注和支持。

  作者:潘妤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