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祭祀蔚然成风 专家呼吁注重“心灵祭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绿色”祭祀蔚然成风 专家呼吁注重“心灵祭祀”
2009年04月04日 14: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4月4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陈颖)“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三叩九拜,唢呐锣鼓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十万余人,面对几千年不变的“祭拜大典”,年轻人调整趋向于“网络祭清明”、“简约祭祀”等个性化的祭拜方式。浙江省委党校文化学教研室文学教授曹文彪感言,在传统与现代,感性与理性之间,人们逐渐开始渴望关注祭清明的本质,而不再跟风追求一个形式。

  祭祀不是恶搞取乐 更不应流于形式

  古语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如今各种祭奠活动,却渐渐的变了“味”,悖离了“清清明明”过清明的宗旨。

  记者在杭州武林商圈和体育场路的冥品店调查发现,“手机”、“麻将”等被摆放在冥品店的醒目位置,就连“别墅”、“旅行支票”、“二奶”,这种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也被搬上祭祀“舞台”。

  “中国传统讲究的是‘厚养’,像‘别墅’、‘汽车’、‘支票’等‘厚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浮躁、炫富心理,跟‘烧钱’没什么区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直言,这与传统观念提倡的“厚养薄葬”格格不入,更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冥品“升级”,墓地价格也开始飞涨。记者从杭州钱江陵园、杭州华侨永久陵园等多个陵园管理处了解到,一块占地1.8平方米的墓地,最便宜的约7000元。而贵的则各不相同,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2万、4万、6万的墓地都有。当记者询问,如果想要再做得“好一点”的墓穴有没有时,工作人员回答,“8万也有的,印尼进口,看你要多大,要什么材料了。”

  “墓修得越大,子孙就会越富。老百姓重视厚葬,关键还是面子问题在作祟。”陈立旭说,清明祭祀不是“恶搞取乐”,也不是流于形式。“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很多居住在城市中的老人来说,同样重要。而这样的“厚养”,恐怕远远要比“厚葬”来得更有现实意义。”

  延承美德是最温情的“祭祀品”

  近年来,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以及“网上扫墓”这种能克服传统墓地祭扫空间限制的新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接受。湖南大学计算机系的杨同学告诉记者,他做了一个统计,学校60%—70%的同学去年清明假期都没有回家。“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来回一趟路费就要花去不少,网络祭拜则相对更便捷。‘点’一柱香,‘献’一株鲜花,将祝福于思念通过文字记录保存下来,虽然是虚拟的网络,但是祭拜之情也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神似是需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文化学教研室文学教授曹文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的清明节仍是多种习俗的复合,春游、植树、爱护自然等各种新民俗就有机会成为清明节的新民俗。祭祀依礼而行,礼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对人的解放。追忆、感恩和怀念先人,对其美德的延承行动才是最温情的祭祀品。网络祭拜的兴起,给人以时间、空间的可能性,倡导“绿色”清明更是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的心理的反驳。”(完)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