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不武侠不金庸的王氏之“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江晓原:不武侠不金庸的王氏之“毒”
2009年04月13日 16: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东邪西毒》剧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不武侠不金庸的王氏之“毒”

  ——不想丢失自己的王家卫和他的“终极版”

  江晓原

  作为积年“金迷”,我对“东邪西毒”当然早不陌生,况且我也非常喜欢港片,不过要说得八卦一点(其实真是实情),我第一次看影片《东邪西毒》中的镜头,居然是从几年前央视十频道“人物”栏目拍的一个我本人的电视片中!——那个片子剪用了几处1994年版《东邪西毒》中的片段,我被描绘成一个沉溺在武侠小说和科幻电影中整天想入非非的“好玩”人物。事实上我当然不全是这样,尽管武侠小说和科幻电影也确实经常让我心驰神往。

  我迷恋电影已经6年了,1994年版《东邪西毒》怎会那么晚还没有看?原因就是我有一个毛病——对影碟的视频质量过于挑剔,没有好的版本,就宁可耐心等待。为了这个毛病,我已经失去了无数次“先睹为快”的乐趣。而《东邪西毒》很长时间一直没有理想的DVD版本,我后来搞到一个日本2区版,视频仍不理想。

  这次《东邪西毒》Redux版问世,我当然搞了一张来。

  这不是王家卫的“最终剪辑”

  这个“Redux版”,现在媒体通常称之为“终极版”,实际上有点问题。

  一部旧片重新推出,通常有几种形式:一是翻拍,重新拍摄一部新电影,导演、演员、出品公司等等,都可以换成新的,也可以不换。二是修复,这是近年才流行的新玩意儿,“数码修复”之后,最大的改善通常是画质,使得一些老片也能够拥有DVD的视频质量。三是重新剪辑,自从DVD影碟流行之后,诸如“珍藏版”、“终极版”、“××周年纪念版”、“导演剪辑版”等等名目层出不穷,引诱影碟收藏者反复“洗牌”,好让电影公司多赚钱。在这一类版本中,导演重新剪辑也相当常见。

  现在这个《东邪西毒》Redux版,视频经过修复,也重新剪辑了,还重新配了乐,基本上可以归入上述第三种形式,谓之“终极版”,似乎也无不妥。问题是王家卫将它称为“Redux”,这个措词与通常的“终极版”不同。例如,著名科幻经典影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25周年时推出新版,也是经过重新剪辑,甚至重拍了某些片段,与此次《东邪西毒》的情形非常类似,它被称为“最终剪辑版”,原文措词是“The Final Cut”,这才是正确意义上的“终极版”。顺便说起,还有一部科幻影片《最终剪辑》的原名,恰恰就是The Final Cut(2004)。

  将《东邪西毒》的Redux版称为“终极版”,至少有一个风险——万一若干年后王家卫又剪辑了第三个版本怎么办?所以,比较合理的叫法应该是“重生版”。

  “众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

  《东邪西毒》重生版推出之后,我看了一大堆评论,基本上都力贬新版。有的说是“多此一举”,有的说是“盛年不再”,还有的说是“一盘变了味的回锅肉”。但是看这些贬抑新版的理由,略微能够言之成理的,主要只有两点——都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其一,新版重新剪辑之后,故事线索更为清晰,让人能够看懂了,这是王家卫“向商业靠拢”、“向观众投降”。这真是奇怪的逻辑,当年的版本看不懂,你愿意奉之为经典;现在让你看懂了,它却反而不值钱了?这如果不是受虐狂,那就是太肤浅太没自信了,只好将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奉为经典。

  其二,1994年版的《东邪西毒》是绝对经典,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无比美好的记忆,因此任何新版都是对经典的亵渎。这条“理由”实际上是非理性的——不管新旧版本哪个好,出新版就是不好。

  这第二条理由的背后,可以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没有深刻领会《东邪西毒》中西毒嫂子的名言:“有些事会变的”——作为一名观众,自己也会变的,当年的心境、感觉等等,经过15年的世事沧桑,早就变了。所以当年看《东邪西毒》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无比美好的记忆,今天再看重生版时根本没有当年那种感觉了,就断言新版不好。其实如果今天的你,第一次看94版,很可能也一样不会给你留下无比美好的记忆了。

  还有一种情形是这样的:前些年王家卫是中国白领小资的最爱,甚至有些宣称从不看美国电影、从不看中国电影(包括香港电影)的人,也可以为王家卫破例。这些相信在电影欣赏品位上自居全球高端的人,对每一部在商业上成功的、或只是期望在商业上成功的电影,一概嗤之以鼻,以彰显自己的品位。94版《东邪西毒》票房失利,所以它有资格成为经典;今天王家卫“向商业靠拢”、“向观众投降”,当然就必须痛贬一顿,否则自己的高端品位如何保持?

  当然,一部当年票房令人失望的电影(在香港的票房是902万),经过若干年后,成为经典,万人传颂,这在电影史上不乏先例,比如《银翼杀手》也有这样的际遇。当年人们看不懂《银翼杀手》,人们也看不懂《东邪西毒》。最近王家卫对媒体说:那时人们甚至分不清梁朝伟和梁家辉,分不清林青霞和刘嘉玲,对电影所讲的故事也是一头雾水。后一点与当年《银翼杀手》如出一辙。

  我不是在电影欣赏品位上自居高端的人,所以我对《东邪西毒》的94版和重生版都无成见。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观影者(只是有过大约一千部电影的观影经历),我比较了这两个版本,我的感觉是:

  从电影的叙事效果来说,这两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

  重生版的视频质量,经过精心修复,毫无疑问有了明显提高。画面更为明亮,许多旧版中无法显现的画面层次得以显现。许多画面中的视觉美感变得更为强烈。“94版”指责重生版画面“过分”、“不自然”等等,恐非持平之论。

  重生版重新配乐,还有马友友的大提琴,应该说音乐更细腻、更和谐了。但是94版的音乐更震撼,我喜欢94版的。

  由于我认为《东邪西毒》本质上不是一部武侠电影,而是一部情爱电影,所以重生版的配乐更符合这部影片的本质,也就不能说没有优点了。而旧版的配乐,则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影片的武侠包装。

  《东邪西毒》不武侠

  《东邪西毒》本质上不是一部武侠电影,类似的说法以前早就有人提出过。不过由于王家卫自己认定它是武侠电影,大家也就随他了。所以《东邪西毒》迄今仍被称为“王家卫唯一的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的“本质”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张国荣在片头片尾念念叨叨的生意经“其实,杀人很容易”,也不是杀马贼、杀刀客的打斗场面——那样的场面在动作片里更多,人们不会将所有的动作片都称为武侠电影。武侠电影的“本质”,是“侠义”的精神和故事。这样说当然太抽象,让我们来分析具体的例证:

  在整部《东邪西毒》中,唯一可以算作“武侠”的情节只有几分钟,即洪七公竟然接受贫女一个鸡蛋的报酬去杀了太尉府的刀客,他自己还为此失去了一根手指。事后他和西毒的一番对话,是有“侠义”精神的:

  西毒:为了一个鸡蛋而失去一根手指,值得吗?

  洪七公:不值得,但是我觉得痛快,这才是我自己。……

  除此之外,《东邪西毒》中的所有情节都与武侠无关。

  作为具体对比的例子,让我们想想著名影片《新龙门客栈》(1992)吧,这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武侠电影。尽管其中也有打斗和情爱。

  毫无疑问,《东邪西毒》本质上就是一部情爱电影,武侠只是它的包装。

  东邪、西毒、慕容燕、慕容嫣、盲侠、盲侠之妻桃花、西毒大嫂,全都为情所困。只有两个例外:贫女和洪七公甚至洪七公的妻子也有为情所困之处。

  而且,所有这些人的为情所困,完全是现代人也会有的。

  换上现代服装,西毒可以是某个富商,东邪就是某个名作家,洪七公是某个西部出来的农家孩子,后来上了大学当了高官,贫女还是贫女,慕容依旧是贵族公子或小姐……西毒大嫂和桃花的幽怨,也不会受时空的任何影响。

  《东邪西毒》不金庸

  94版和重生版的《东邪西毒》,字幕中都有“金庸原著”字样。“东邪”、“西毒”这样的人名和《东邪西毒》的片名,也都让人直接想起金庸。

  其实大家都被王家卫骗了。

  影片《东邪西毒》的风格,与金庸武侠小说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它倒是和古龙的武侠小说风格十分接近。

  请仔细想想,在影片中,东邪、西毒、盲侠、贫女、桃花、慕容燕、慕容嫣、西毒嫂子这些人物的性格,哪一个与金庸小说中的角色有共通之处?这些人或是深沉(西毒)、或是忧郁(盲侠)、或是乖戾(慕容)、或是不近人情(贫女)……东邪稍好些,但比起金庸笔下的东邪,还是太深沉了。洪七公倒是没有上述诸人的毛病,但是比起金庸笔下的北丐,明显太天真纯洁了。

  张曼玉饰演的西毒嫂子是一个重要角色,可是这样一个为情所困郁郁病死的角色也完全没有金庸的风格。西毒嫂子病死前对东邪所说的一段话,被公认为《东邪西毒》的经典台词之一,不妨仔细品味一下:

  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说不说也没什么分别。

  有些事会变的。

  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

  如果能重新开始那该多好?

  读过金庸和古龙武侠小说的读者,很容易感受到,很容易分辨出,上面这些话究竟是金庸的风格还是古龙的风格。而《东邪西毒》全片的所有台词都是这种风格。

  整部电影中唯一的金庸色彩,其实就是其中的几个人名。可是,当年我的一篇幻想小说《公元2050年,令狐冲教授平凡的一天》中,人物的名字可清一色也是金庸的呀——小说发表在金庸宣称他小说中的人名也有知识产权之前,想必金庸不会追究的。

  两段我喜欢的八卦

  围绕着《东邪西毒》,有许许多多八卦,比较让我喜欢的是下面两段:

  影片的故事中,人物以西毒为中心,地点以西毒经营的小旅店为中心,而这恰好与影片拍摄时的情形高度“同构”。

  在《东邪西毒》重生版的花絮访谈中,王家卫对媒体回忆当年拍摄情形时说:1992年《东邪西毒》在西部陕西榆林拍摄,条件艰苦,偏偏他的演员阵容又极度豪华(王家卫的电影一贯如此)——张曼玉、林青霞、刘嘉玲、杨采妮、梁家辉、梁朝伟、张学友、张国荣,当时只有杨采妮是新人,其余人人都档期频密,王家卫只好不停地安排他们从香港飞来飞去。因为拍摄地点生活条件艰苦,大牌影星们不肯单独行动,所以要来就一起来,走就一起走。只有张国荣,始终留在拍摄地点(王家卫说他怕坐飞机),这样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影片的故事中心了。

  至于张曼玉,王家卫说“她拒绝到这里来”,所以全片中所有她的戏,都是在香港拍的。在重生版演职员表中,张曼玉列在八大明星之末,标明是“特别出演”。

  还有一段八卦,我是从别处看来的,据说也是王家卫说的,因为相当可爱,忍不住就转述于此:

  《东邪西毒》开拍之后不久,就在剧组住处楼下出现了一家新开的饭店,剧组于是天天到那里吃饭。等到拍摄完成,那家饭店也就关张了。该饭店据说是一位女医生所开,她是梁朝伟的粉丝,所以对梁朝伟特别照顾云云。

  如果此事属实,则这位女医生堪称粉丝的楷模——用实际行动帮助所追之星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创作。多么文明,多么温馨。比起那些狂追、强吻甚至寻死觅活的粉丝,那是好得太多了。我们应该提倡“文明追星”,向这位女医生学习。

  为什么推出重生版

  为什么推出重生版?这个问题除了王家卫本人,别人都只能猜测。王家卫本人的说法别人也可以不相信。在这里我们只能进行分析和猜测。

  署名“魏君子”的《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中,说王家卫“只是一个商人”,说他“赚钱有道,拍戏没谱”(他这么说的时候王家卫还没整《东邪西毒》重生版)。按照这种观点,一定会说推出重生版只是为了赚钱。

  在《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一书中,潘国灵引述魏绍恩1995年的说法,谈到《东邪西毒》对王家卫的意义,似乎更有助于理解王家卫推出重生版的动机:

  《东邪西毒》更大的意义,在他把整个人投了进去,他的所思所想、他看待电影的态度、他看待生命的态度、他的坚持执着、他的不离不弃,他把1992年至1994年的王家卫全数放进去,因为他知道,过了这阶段,他就会变,他会一点一点忘记,他会一点一点变得开始不再认识这阶段的自己。

  这番文学性的语言,强调了《东邪西毒》在王家卫电影生涯中的里程碑意义。作为王家卫自组的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先是票房失利,后来得奖频仍,最终成为经典,王家卫当然对《东邪西毒》情有独钟。

  不管怎么说,看完两个版本的《东邪西毒》,我还是要向王家卫致敬,感谢他给了我们这么耐看的电影——我说这话没有任何反讽的意思,因为我喜欢《东邪西毒》。

  (作者为上海交大教授、博导)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