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一个永远年轻的话题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书香中国,一个永远年轻的话题
2009年04月23日 12:45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国民阅读状况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4月22日,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继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较上一年增长0.1个百分点后,2008年比2007年再增0.5个百分点,为49.3%。尽管,这一数字较之1999年的60.4%,甚至2004年的51.7%都还有差距,但已走出2005年、2006年以来的谷底。人们期待着,国民阅读就此摆脱连年下跌的趋势,步入稳步回升的轨道。

  人们还记得,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充满感情的话语——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总理的希望,也是全体国民的共同期望。

  2006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支持力度。今年4月5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再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助推全民阅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属于本地区的读书活动,有400多个城市及部分农村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活动。“读书游园”、“晒书大会”、“图书漂流”、“经典诵读”个个异彩纷呈,“农家书屋”、“市民书屋”、“手拉手红领巾书屋”、“职工书屋”、机关读书会家家红红火火。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亲近图书、享受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让书香飘入共和国每一个角落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首先是“自费购买”,选择比例达68.0%,其次是“向他人借阅”,占51.2%,而“到图书馆借阅”只占19.4%,而且在这一项中,城镇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

  仔细分析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仍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补强这一“软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步将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纳入公共文化建设领域,使其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8年春节,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取消了一系列收费项目,从入门到阅览一律免费;与此同时,北京从市属到各区县图书馆以及少儿图书馆等24家公共图书馆跟进,免费向市民敞开大门。在浙江,为了推动“全民阅读”,省财政对浙江省图书馆给予全额补贴,达120万元;在深圳,深圳图书馆在全国首创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于2008年投放使用。

  在广大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为了将书籍尽快送入每一个农户,党和政府将“农家书屋”建设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仅2008年,中央财政就支出6亿多元专项资金投入,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5万余家,预计到2009年一季度结束,全国将建成“农家书屋”9万家。据悉,在未来几年中,“农家书屋”还将以几何数量增长。

  不仅如此,各地还在不断探索农村阅读的新路,将读书活动与“农家书屋”建设、农民致富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让阅读在农村真正扎下“根”。

  在北京通州区,农民老大爷在演讲比赛中战胜年轻大学生一事传为美谈——一位60多岁的农民老汉,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农民利用“益民书屋”里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难题的故事,一举压倒“大学生村官”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益民书屋”自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等六部门在2005年推出以来,如今在京郊已建成近1000家,每个书屋都配备书刊、音像制品、电视机、DVD等。演讲中那些趣味盎然、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就发生在“益民书屋”,农民兄弟收获的,是阅读的快乐。

  在江苏,省政府把举办“农民读书节”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并把全省的农民读书节与南京市读书节对接,让市民、农民一同感受书籍的魅力。

  在城市、在乡村,让书香飘入共和国每一个角落,已经不仅仅是所有人的心愿,而是扎扎实实的努力。

  让阅读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习惯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87.7%的学龄前儿童喜欢自己看书或听家长给自己读书。保持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将其转化为保持终身的日常习惯,当成为建设书香中国的根本。

  今年4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连续第六年公布了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并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引导青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是全社会的共识。

  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了首届“未成年人读书节”,“推介百部优秀图书”、“爱心传递图书交换”、“与家长一起读书”、“百种千部图书漂流”等一系列活动,让阅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上海十余家少年儿童报刊、出版单位以及社会热心于推广儿童阅读的人士则组织起了“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这个集儿童图书报刊评介、阅读指导、专业培训为一体的公益机构,组织沪上优秀作家、插图画家、翻译、教师走入校园、走入社区、走入家庭。

  家长永远是引领孩子进入阅读天地的第一任导师,他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打造美好的书香世界。令人欣喜的是,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55%的家庭平均每天家长陪孩子读书时间在20分钟以上,同时,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有增加的趋势。

  让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相互补充

  新技术的运用和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成年人群中,上网率为46.7%。其中,上网阅读信息者占45.7%,上网阅读报刊者占17.6%。虽然与纸质阅读有所区别,但网络阅读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形式。

  是拒绝这一阅读方式的变化,还是主动应对变化?

  2008年6月,江苏省公布了《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方案》,组织者在网站上提供百种中外经典名著目录,孩子们将读书感受通过网络上传,通过公开评选及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作品。这一次网络与纸质图书的“亲密接触”,为拓展阅读形式,扩大网络阅读影响力开辟了一个颇具创意的方式。

  第九届深圳读书月更是首次纳入网络阅读,给校园网络文学以更多的关注,而深圳图书漂流活动更是以网络为重要载体开展。别出心裁的“中国网民读书节”也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4月23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2009年的“全民读书”将在这一天出现新的高潮,继而,4月25日,第19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在山东华彩亮相……书香中国,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话题。

  本报记者 邢宇皓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