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走红4级跳透视:励志偶像还是低俗代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沈阳走红4级跳透视:励志偶像还是低俗代表?
2009年05月17日 13:4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小沈阳演出剧照
“小沈阳”在广州巡演。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5月11日,小沈阳带领赵家班来到广州,在中山纪念堂表演他们的二人转。当晚,中山纪念堂出现了罕见的爆满,操持着各种方言的人,甚至造成东风路一度塞车。很罕见地,这样一种纯粹的北派地方艺术,能在广州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毫无疑问,小沈阳很火。这已经成了2009年上半年不可避免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伴随着他的红火,却是诸多的关于二人转“低俗”的争议。而回顾短短4个月小沈阳从一个地方明星摇身变成全国偶像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在小沈阳彗星般速度蹿红的背后,实在是有许多有意无意的推手,包括他的恩师、小品之王赵本山,包括“赵家班”这个商业头脑极其敏锐的团队,还有那些真心喜爱或者跟着起哄,甚至是抬杠和否定他的人群。至于二人转本身的艺术魅力,或许要排到很多因素后面。小沈阳是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双重作用下,催生出的一枝别样的花,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他能否打破“花无百日红”的预言。

  从小沈阳的形象解析中,我们也发现,小沈阳的发展模式对于振兴逐渐式微的传统民间艺术来说,的确不乏借鉴意义,前有郭德纲的相声,后有海派“清口”的周立波。但若要视“名人效应”为文化遗产的救命稻草,似乎也只是一场春梦,至少到目前为止,“小沈阳热”还只是强势传媒话语权和商业游戏规则默契配合缔造出的一个特例,并非人人可行的通用法则。小沈阳的一夜暴红是不是在透支他还并不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积淀?他的创新能否跟上商业诱惑和市场压榨的步伐?“小沈阳热”还有待观察,但我们相信,这些疑问远比肤浅的吹捧来的有价值。

  第1步:在春晚“跳龙门”的底层艺人

  关键词:春晚、师傅

  用“平地一声春雷”来形容小沈阳今年在春晚上的爆炸性亮相,貌似有那么一点夸张。但是没人会否认,小沈阳是赵本山《卖拐》三部曲之后春晚最“妖艳”的收获。每年观众对春晚小品“好笑程度”的疯狂期望无不沉重如山,这时就像赵本山所说的,小品演员的任务,就是担任春晚的一根“炮捻子”,毫无疑问,小沈阳做到了。

  回顾小沈阳在春晚剧组遭遇的“上上下下”的经历,可以发现,赵本山不仅是提携小沈阳的恩师,更堪称一位充满江湖智慧、洞察人情世故的“悬念大师”。

  在宋丹丹宣布退出春晚之后,小沈阳正式以赵本山搭档的名义接班。他最初的公众形象,还只是一个怀才不遇、08年吃了春晚闭门羹的不幸底层艺人。随后,“小沈阳可能抢师傅风头”、“审查中格外突出”的消息,不断暗示着人们他是一匹能挑大梁的黑马:另一方面,小沈阳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换下的地位,表演“比较俗”的传闻,又来来回回刺激着观众一睹为快的神经……直到春晚那一点,小沈阳作为赵本山最大的包袱,华丽地抖了出来。这师徒二人身上积累近2个月的悬念,在春晚这个聚焦数亿人目光的舞台上,转换成排山倒海的喜剧能量。

  在小沈阳的个人才艺秀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二人转的影子,连他师傅,也只是偶尔甩手绢、舞扇子,跳跳秧歌,通报下自己门户,“小品王”的头衔远远比“二人转艺人”来得响亮。可观众们不在乎,只要开心就足够了。当他马不停蹄地转战4家地方春晚时,他昔日的梦想开始步步成真———观众们像崇拜刘德华一样捧他、爱他,甚至发展为后来的抱住猛“啃”。

  第2步:励志偶像还是低俗代表?

  关键词:媒体、名人们

  在央视元宵晚会上,出现了耐人回味的一幕:领奖时小沈阳眼含热泪地感谢师父赵本山,头发有些花白的赵本山,一度哽咽地感叹:“我的两个徒弟终于站在舞台上了。”两个带给人笑声的人,又让人产生想哭的冲动,隐隐向外界传达出一种励志剧式的“终见艳阳天”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个月,作为09春晚“火到冒烟的两个男人”之一(另外一个是魔术师刘谦),小沈阳的“前世今生”被媒体刨了个里朝外。除了长篇累牍的个人专访,每天都可见到狂轰滥炸的信息宣传:今天说小沈阳在夜场表演时,磕头、下跪、喝酒,什么糟蹋干什么,明天说他过去演出费一晚上才100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围剿”小沈阳的老家,他的七大姑、八大舅、分别N久的同学、邻居,都成了采访对象,“19岁时和老婆一见钟情”的现实版“乡村爱情”被翻来覆去地炒得烂熟。报纸的最高纪录是用了五个版面来介绍小沈阳。小沈阳扎着小辫子,穿着花大褂,嬉皮笑脸手持“我是处男”的纸牌向观众讨要掌声的形象,横扫新闻类、时尚类、情感类、都市资讯类杂志封面。

  在小沈阳红了之后,一种奇妙的现象开始出现:几乎每个名人都会被问到类似“怎么看小沈阳”的问题。在今年2、3月份的时候,曾经一度出现文艺圈名人受访“言必小沈阳”的场面。两会期间,著名主持人倪萍曾坦言自己喜爱小沈阳,可她提议“封杀山寨文化”又被莫名其妙地解读成“封杀小沈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和“巴蜀鬼才”魏明伦对于小品《不差钱》的一些异议,又被归纳总结为响当当的一句标题“炮轰小沈阳”。最后一向热心的秋雨大师还特意出面圆场,奉劝魏明伦接受小沈阳。当然这其中也有诸如陈佩斯等人保持沉默,不过对小沈阳的客套恭维、由衷赞赏,还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从郭德纲为了力挺小沈阳和专家学者憋足了劲儿“掐架”,到成龙邀请小沈阳担任“5.1”鸟巢演唱会特别嘉宾,张艺谋邀请小沈阳拍电影,直到最近央视名嘴赵忠祥的肉麻表白“我太爱他了”,小沈阳的人脉着实好的出奇、热得发烫。于是乎,名人们的称赞或批评,成了小沈阳二度宣传的最佳渠道,让他的名字,在与他无关的新闻里,PIAPIA地现了又现。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