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入股不是作协的利好消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庸入股不是作协的利好消息
2009年06月23日 07:5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庸申请加入中国作协,并可能出任名誉副主席一事,消息传出后就在网上闹开了。有人纳闷,有人鄙视,还有人看笑话,总之围观人群大多对这件事有贬无褒。言下之意,以金庸的江湖地位,何必去凑这热闹。著名博客和菜头干脆说,这是金庸不甘寂寞、寿多自辱,就差骂他“老而不死”了。

  围观者似乎忘了一个前提:金庸有没有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个人自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设若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的选择,总该先尊重他的意愿,再来发表看法吧。事实上,金庸这么做,完全符合他历来的为人作派和风格。金庸在现实生活中,断不是一个超脱世事的大侠,相反地一直很积极入世。就从他受聘于浙大担任博导,以及年过八旬前往英国剑桥读博士等事来看,哪有一点像他笔下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不可能主动向中国作协示好,抑或拒绝其伸来的橄榄枝?

  我还觉得,“老骥伏枥,折腾不止”,恰有可能就是金庸的养生长寿之道。按照金迷们的想法,金庸早该在完成十四部武侠小说后就退隐山林,颐养天年。不得不说,这是很自私的想法。难不成金大侠就该活在读者的想象和期待当中?写武侠小说只是金庸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可能是最为灿烂的年华),他在小说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也不等于本人汲汲以求的人生价值。那些以江湖侠义要求金庸的人,那些高喊“我的金大侠已经死了”的金迷们,其实是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一个活生生的凡人身上。

  他们先是给金庸塑了金身,然后自虐式地沉迷于这种虚无的文化幻象之中,而当大梦初醒,又恨不得啖其肉,吸其髓。真是何苦来哉。

  所以,对于金庸加入中国作协一事,关键并不在于他能否加入,有无必要加入。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做对中国作协有何作用和意义。从这点来看,中国作协对金庸、郭敬明等人“老少通吃”,固然体现了新作协的新气象,说到底却无助于作协组织的振兴大计。摆在中国作协当前的危机和重任,在于把一个官僚化的作家管理机构转化成为真正的服务型协会组织。就此而言,作协光会拉人头壮声势显然是不够的,那充其量也只是制造一个八方来归、野无遗贤的繁荣表象,并不触及根本的革新。

  进一步来说,中国作协要破除积弊、转变形象,除了“门户开放”,还得重新定位自我价值和功能,至少不能再把自己当作一个管理和指导(引导)作家的官方组织。另一方面,新生力量的加入要能够对作协体制产生冲击和影响,从而形成双赢局面。可现在看,在这一点上,无论郭敬明、当年明月还是金庸等人,恐怕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且不说这些作家本身并不靠协会养活,你给金庸一个作协名誉副主席的荣衔,他顶多就是在名片上加印一行小字。问题就在这里,倘若整个作协体制的运作方式依然如故,就算把李敖等文坛野老都拉进来,作协也不可能有实质变化。

  上次郭敬明进入中国作协,舆论一片嘘声,认为中国作协把一个(法律上认定为)“抄袭作家”招揽进来,有损作协的尊严和地位。这回换了金庸,大伙又是嘘声一片,认为金大侠自掉身价。有些人对中国作协既抱有幻想,同时又感到不屑,归根结底,这是人们对作协组织普遍失望的一种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加入作协,旁人看了大概都会觉得挺无聊的。

  □魏英杰(杭州 编辑)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