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次流产的“跳槽”之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胡适:一次流产的“跳槽”之旅
2009年06月25日 17: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胡适:一次流产的“跳槽”之旅

  刘仰东

  1921年,胡适不过30岁,却已名声大噪并享有新文学“泰斗”之盛誉,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这年暑假,他有过一趟上海之行,差点没从北大“跳槽”到商务印书馆。

  这年春天,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来北京找到胡适,力劝他辞去北大教职,到商务接替自己的职位,并语含恳切地对胡适说:“我们那边缺少一个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眼睛。”胡适没有明确表态,他承认“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更重要”,但他又认为“我是30岁的人,我还有我自己的事业要做;我自己至少应该再做十年、二十年的自己的事业,况且我自己相信不是一个没有可以贡献的能力的人”。犹疑之间,他答应高梦旦,暑假期间去上海实地考察一次。

  7月16日晚10点,胡适乘火车到上海。张元济、高梦旦、李拔可等数位商务印书馆的头面人物候于站台,把胡适接到大东旅馆。自此至9月7日,除往苏州、南京、安庆等地讲学数日外,胡适几乎泡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对有可能成为未来供职单位的这个地方,做了方方面面的“调研”。

  商务编译所规模可观,分国文、英文、词典、理化、东文等部,有160人之多,并且不乏“才俊”之辈。胡适一去,就把编译所的一间会客室当办公处,对编译所的高级编辑及商务各杂志主编来了个轮流“召见”。几十年后,当年也是商务一员的茅盾曾忆及当时的情形:

  我也是被“召见”的一个。我从没见过胡适,但早从陈独秀夹《新青年》到上海来编辑、发行那时,就知道在北京大学的教授中,胡适是保守势力的头子。我只回答他的询问(那都是琐屑的事),不想多谈。我只觉得这位大教授的服装有点奇特。他穿的是绸长衫、西式裤、黑丝袜、黄皮鞋。当时我确实没有见过这样中西合璧的打扮。我想:这倒象征了胡适之为人。(七八年以后,十里洋场的阔少爷也很多这样打扮的,是不是从胡适学来,那可不得而知。)

  从胡适日记看,这天是7月18日,他也只是一笔带过:“见李石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倒是对同一天“召见”的郑贞文(心南),日记流露出器重之语:“他是日本东京帝大理学士,甚有思想,甚不满意于编译所。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知道我要来,曾做一个改良此间组织的计划……此计划甚好。他说,组织是一事,人才又是一事;有好组织而无好人,是无用的。这话也是实情。”对此,高梦旦说:“郑心南诸人只要‘立宪’,我要的是‘革命’。”胡适则认为:“编译所是不能完全不要的。革命也只革得一部分,毕竟还免不了立宪的改革。”

  另一位编辑杨端六的看法也引起胡适的重视,他在7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

  端六说,改良编译所不容易,因为须从全部的组织改良起。现在馆中事权不统一,馆中元老皆(1)退职官僚,(2)工人,(3)文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营业的道理的。馆中最大的弊是不用全力注重出版而做许多不相干的小买卖。编译所中待遇甚劣,设备(图书、房子)甚不完备,决不能得第一流人才。(终年无假期,暑假名为可以自由,而又以加薪之法鼓励人不告假。)(薪俸也极薄。)

  胡适接着又写道:“杨君所言,极中肯要。他们方以为待编辑甚优,然一入门即可见所谓‘优待宾师’之道了!”

  胡适不仅轮番找人谈话,还布置一些编辑提出书面的编译所改革方案,并列席常规的“编译会议”。在一次讨论中学教科书问题的会上,胡适本来是一个旁听者,但听着听着就听不下去了,他在当天的日记里说:“这种问题,我本不必加入讨论,但他们的讨论太散漫了,我忍不住加入讨论。我劝他们各部各做一个计划,再开会讨论,便可不致如此散漫了。”

  从这些日记片断来看,这次考察,商务留给胡适的负面印象甚多。一个多月后,胡适终于决定仍留在北大教书,并推荐他的老师王云五以自代。当然,胡适决意不干,不完全取决于这些负面印象,也有他自己的打算。8月13日,商务的掌门人物张元济到编译所访胡适,高梦旦也从旁再三相劝,挽留胡适。胡适则认为:“这个编译所确是很紧要的一个教育机关,——一种教育大势力。我现在所以迟疑,只因为我是30岁的人,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事,去办那完全为人的事。”胡适不干并举荐王云五的另一个理由,是他对商务当局表示:自己是个书呆子,不善于应付人际关系,王云五则既有学问,又有办事才能。

  茅盾对胡适的“不干”,则另有一番“猜想”:

  胡适在来编译所了解情况之前,不会不知道堂堂编译所长除了制订编述翻译书籍的方针、计划而外,必然还有人事关系。他之所以答应来了解情况,原有“俯就”之意,因为中国最大出版机构的编译所长,论收入比一个大学教授高出数倍,论权力也比一个大学的文学院长大得多,他可以网罗海内人才,或抛出夹袋中物。可是了解情况以后,还是不干而推荐王云五,他一方面既可以仍然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而另一方面则可以遥控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成为王云五的幕后操纵者。胡适深知王云五是个官僚与市侩的混合物,谈不上什么学问,是他可以操纵的。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以流产告终的“跳槽”计划,剩下的只是一个假设,倘若胡适真从北大调入商务,那么,民国时期的出版史、教育史、学术史上的某些方面,势必会改写。9月7日上午,胡适辞别张元济等,登车北返。行前,商务送来1000元旅费,胡适照实际开销,收下了一半。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