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作品拍卖“第一槌”拍出了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相声作品拍卖“第一槌”拍出了什么?
2009年07月04日 16:4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万元!一次,两次,三次——成交!”7月2日,中国相声作品拍卖“第一槌”在北京落下。参加拍卖的16篇相声新作,无一流拍,悉数成交。

  与会的相声演员和相声作者纷纷表示,这次竞拍不仅极大地保护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开启了相声产业化的大门,对今后的相声创作和相声演出市场将起到深远的意义。

  16件相声作品拍出100万余元

  当日拍卖的16个相声作品均为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参赛作品,以5000元至1万元人民币起价竞拍。买家积极踊跃,气氛紧张热烈,所有作品成功拍出,无一流拍。

  我国知名老相声作家王鸣禄参与创作的《城管与地摊》和《时间隧道》两部作品均拍出20万元的“天价”,成为当天最大的赢家。

  王鸣禄对于自己的作品能拍出这样的价格,连呼“没想到”。他向记者坦言,来参加竞拍时最担心的是流拍,“一旦流拍我个人受损失是小,但势必会对这次拍卖产生负面影响”。值得欣慰的是,16件竞拍作品均以高出起拍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成功拍出,这无疑会对相声这门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据了解,参加此次拍卖的16篇相声新作品都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程序和专家学者的多次论证。这些相声新作品题材广泛、创作手法新颖;既适合媒体演播,也适于各种商演。经过激烈的竞价,这16部作品最终拍出100.7万元。

  “举办这次相声新作品拍卖会,我非常担心会出现流拍的尴尬局面。”中国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姜昆坦言:“说实话,为了防止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我私下找了几位朋友和几家企业帮忙‘兜底’。但从现场拍卖的情况看,我这种担心有些多余了。”

  著名相声演员魏文亮认为,拍卖相声作品对演员来说就意味着有饭吃。现在大家听到的相声还多是老段子或是传统段子,这些段子虽然好听,但听多了,容易给人听觉疲劳的感觉。当前相声演出市场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新段子,而相声新作品拍卖会这种新形式无疑是一个平台。

  保护相声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相声创作的只有几十人,后继人才培养尤显不足,全国没有一所专门的院校和机构培养相声创作人才。近年来,由于缺乏好作品,我国相声创作一直处于低谷。”姜昆说。

  他指出,这种状况与相声创作者权益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有关。“据我了解,现在很多相声作者写出一个段子之后,有的直接给演员去演,没有任何酬劳;稍好一点的能够得到几百元的稿费,但是演员拿走这个段子去参加各种商业演出所获得的演出费,却没有给作者分成。甚至有的媒体播放的演出,也只报演员的名字,至于创作者是谁,没有人去关注。相声作家与小说家、音乐创作者的待遇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创作过程的艰苦以及酬金偏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原因,更使得原本就不兴盛的创作队伍一再分流,一些有实力的作者有的改行写起小品,有的则加入影视圈、写起了电视剧本。“‘大家’不愿写,‘小家’写不好”,很多相声作家进入了一个创作的冬眠期,缺乏创作积极性。这也是近年来相声创作陷入低潮、鲜有经典作品问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姜昆表示,举办相声作品拍卖会就是为了维护相声作家的权益,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不断壮大相声创作队伍,写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

  新作品拍卖开启相声产业化大门

  参加此次拍卖会的一些人认为,此次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参赛作品拍卖会的举办,不仅让我国相声作品拍卖落下了历史性的“第一槌”,同时也敲开了相声创作的产业化大门。

  天津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认为,相声艺术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创作出精品力作是关键。在这方面,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组委会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把评审与修改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搞一评了之,一否了之,而是重在对作品实施二次创作。

  在评审作品形式上首创“四会一评”,即作品“会诊”会、作品论证会、作品改稿会和“诸葛亮”会,邀请观众点评。组委会先后聘请多位全国相声名家和相声评论家、专家学者召开改稿会达6次之多,请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参赛作品从题材、立意、观点、“包袱”等多方面给予“会诊”和论证,为作者出主意、出点子,供作者参考和借鉴。

  姜昆认为,本次相声新作品拍卖会和即将举行的相声新作品大赛,抓住了曲艺繁荣发展的大势,理顺了演员和作者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助推相声事业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比推出一两个新演员的意义更大。

  姜昆表示,熟谙相声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相声作品真正能够立于舞台,除了好脚本,也离不开演员的二度创作。而演员的二度创作也经常被剽窃,得不到保护。通过竞买作品,演员拥有了独家演出权,他们的二度创作也无形中受到了保护。此外,很多电视台、影视传媒也亟须拥有独家播放权的相声作品。这都表明相声创作必须走产业之路摆脱困境,实现相声艺术的繁荣发展。

  (记者周润健、廖翊)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