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古镇农民“种文化”扮靓“e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沪郊古镇农民“种文化”扮靓“e生活”
2009年07月22日 1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当地的农民阿姨身穿特色乡下土布服饰,客串了一把模特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上海七月二十二日电 题:沪郊古镇农民“种文化”扮靓“e生活”

  作者 高曙辉 宗晨亮

  种菜养猪的村姑穿着漂亮的时装走上舞台变成了“模特”; 田间地头的庄稼汉抑扬顿挫地唱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古稀之年的农家老汉如痴如醉地拉起了二胡……如今,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农村,像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这里的农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着一项“农活”——“种文化”。他们要像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哺育着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王辉是一名来沪务工者,爱好读书、看报。以前,他想看报,总要省出钱跑几里路到镇里购买,现在不同了,他单位驻地的长浜村和其他村一样,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几千册的书籍、几十种的报刊杂志,常常让他与其他村民花上几小时“遨游”。“农家书屋”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农村单调的生活,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近年来,朱泾镇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农家书屋”、“数字电影”、“有线电视户户通”、“文化活动室”等一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捷的文化服务。目前,该镇11个村全部建立完善了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农家书屋、数字电影室、健身点等,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的农民已不满足于只做文化体育活动的旁观者,他们更想做文化的参与者。2008年,在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组织下,朱泾社区内的每一个居委会结对一个村,并精挑细选20名“文化指导员”,走进农村帮助广大农民“种文化”。朱泾镇广大农民在自己喜爱的文化阵地里,红红火火地“播种”着。全镇每个村都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健身舞蹈队。

  “农民说唱队”、“农民时装队”、“农民秧歌队”、“农民篮球队”” ……现在,一支支文化团队在朱泾镇农村扎根,一场场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相继开展,更多的农民们朋友们从“田头”走上了“舞台”,从“观众”变身“主角”, 富于浓郁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扮靓了农民文明多彩的新生活。

  在这场“种文化”的活动中,朱泾镇确立了“大文化”的概念,向科技、经济、卫生等领域拓展,并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单位、企业学校等资源,多管齐下地将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植进千宅万户,惠及广大农民。

  朱泾镇科协、农技中心积极指导各村,帮助农户开展科普工作。两年中,镇有关部门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期,培训专业农民约2500人次。近200名农村干部经过农村科技信息培训,掌握了网络信息化办公技术。

  一位农民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我们像关在笼子里的鸟,现在,‘送文化’活动让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是科技知识为我们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