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忆战友雷锋:他特有毅力 学雷锋没错(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乔安山忆战友雷锋:他特有毅力 学雷锋没错(图)
2009年08月27日 08: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雷锋仅存的摄影作品,他将其命名为《赤膊上阵》。照片主人公为原沈阳军区宣传干事张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平凡雷锋 经久不变的时代楷模

  雷锋生前常走进学校,教学生们勤俭节约雷锋仅存的摄影作品,他将其命名为《赤膊上阵》。照片主人公为原沈阳军区宣传干事张峻雷锋生前和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本版供图/张峻   尽管雷锋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雷锋战友乔安山一讲起雷锋,仍感觉“说不完道不尽”,而且“一讲就来精气神”。所以,当他面对记者时隔七年的第二次访谈,其叙述仍如2002年的深冬,在他家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深情回忆与大哥雷锋相处四年的温暖记忆及雷锋逝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雷锋

  乔安山和雷锋初识于鞍钢的弓长岭矿,时间是1959年。一天,乔安山下班回宿舍,发现铺位旁多了张床,疑惑间,雷锋笑着向他伸出手。乔安山对这个身高1米54,娃娃脸,南方口音,语速较快的新舍友的印象是“这人挺喜兴,好接触”。雷锋比乔安山大一岁,乔安山称雷锋“大哥”。大哥给乔安山留下的第二个印象是“这人好求”。当时集体宿舍里住着百十号人,其中会读写的凤毛麟角,求人写家信成了工友们不大不小的难事。一天,一个工友求人代笔,代笔者以种种理由推脱了,雷锋见状对工友说:“我给你写行不行?”一个周末,小学六年文化的雷锋在宿舍走廊里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有信封、信纸和笔。他招呼大伙儿,“谁要写家信,我可以帮忙”。

  1959年11月14日的一场夜雨,让乔安山进一步认识雷锋“这人思想特别好”。当晚,乔安山被雷锋叫醒,当时窗外电闪雷鸣,雨声滴答,雷锋悄声说,他见工地上有好多水泥,若遭雨淋就完了,他要乔安山跟他招呼大伙“抢救国家财产去”,于是乔安山跟他敲门喊人起床。他们用雨衣、苫布、席子遮盖水泥,雷锋见盖不住,又脱下棉衣,然后速回宿舍抱来他的被子……7200袋水泥被及时遮盖了。《雷锋日记》记载了这一天:“……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很高兴自己能为国家为党做了一点点工作。”组织上敏感地捕捉到雷锋做的这一点点工作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垂范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于是《矿报》刊登了雷锋“雨夜抢救国家财产”的事迹。这是雷锋的名字首次在小范围内彰显。由此,他获得“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雷锋入伍后,感恩之心在“子弟兵爱人民”、“军民鱼水情”的特殊环境中以更加炽热的温度喷发出来。他入伍八个月就立了三等功。他救火、带病挖溢洪道、送老大娘回家、为大嫂补车票、给老大爷送寒衣、送伤病员月饼、以战友的名字给战友家寄钱……乔安山曾在某周日的晚上问他:“你一天到晚不识闲,礼拜天也不休息休息?”雷锋笑答:“闲着也是闲着……”

  -“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0年,全军开展“两忆三查”(忆阶级苦、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11月5日,在一次“忆苦思甜”大会上,饱尝人间苦果的雷锋以其生动的讲演致使台下一片啜泣……雷锋的名字因报告效果“感人至深”而走出连队,走出团队,走向军区。由于雷锋隔三差五乘火车作报告,所以他有了“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机会。

  雷锋能迅速成全军典型,让乔安山有些纳闷:“我俩一块堆入伍的,他咋进步就那么快呢?”乔安山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雷锋入伍十个月就能入党”。如今他非常认可“文化人的说辞”,即雷锋的个人品格已由道德层面升至政治层面。他的品德契合了时代需要。

  《雷锋日记》中多有笔墨描述了他与时代的这种高度契合:如在职业选择上,他放弃家乡公务员身份而选择北上炼钢,便是响应领袖号召“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参军,是因祖国需要“反帝防修,保卫祖国”。助人,是受“关心他人要比关心自己为重”及“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影响。钻研修车,是“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亲口尝一尝”。从事苦活累活脏活,是受“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驱动。做好事,他这样理解并付诸行动:“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如此。”

  与雷锋朝夕相处四年,乔安山浏览过雷锋日记。乔安山佩服雷锋“这人特有毅力”。不管出车多累多晚,回宿舍就记日记。多少次,雷锋为不影响乔安山睡眠,用报纸遮住灯泡光亮而记下当日心得。四年如影随形,乔安山说:“我俩没红过脸。”惟一一次招致雷锋不悦,是乔安山将雷锋教他学文化的本子当了卷烟纸。雷锋举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戒烟事例,“人家都戒了,你……”乔安山问雷锋保尔身份“他也是炼钢的吗?”雷锋笑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