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终于娱乐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主旋律电影终于娱乐了
2009年09月18日 16:3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建国大业》总投资额仅3000万,半天时间全国就收回了1400多万票房,对电影产业而言,这是件好事;但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电影里亮相的170多位明星们身上了,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周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一部叫《建国大业》的电影的上映。众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这部主旋律色彩浓厚的电影,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还是第一次。有意思的是,在花样翻新的报道之中,我们可以听到对诸多明星的评价,对电影票房的估计,对剧本里各种被删剪的故事的挖掘,但惟独听不到对电影本身的评价——以往整天探讨电影艺术性的影评人们,这次出奇一致地失语了。要知道,这可是主旋律电影,按照十几年前的观点,思想性和艺术性,可是主旋律电影的生存之本啊。

  《建国大业》真的好到对电影本身无话可说了么?当然未必。我只能说,之所以没有出现对电影艺术性的探讨,完全是因为大家的目光都分散了,分散到电影里亮相的170多位明星们身上了。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建国大业》这种群星荟萃的拍摄模式,可以称作是主旋律电影进一步的娱乐化变异。之所以说“进一步”,是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红樱桃》、《红色恋人》等电影的出现,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就已经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主要英雄人物面孔相似的现象了,而《建国大业》的出现,更让人看到了主旋律电影在娱乐化现实面前的消解意味。

  主旋律电影终于娱乐起来了。起码对电影产业而言,这是件好事。根据不少业内人士的说法,好莱坞拍摄的80%以上的电影,尤其是近年来的大片,其实都可以算作他们的主旋律电影,因为电影表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大家观看故事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很多人期待着,中国什么时候能让主旋律电影也这样扬眉吐气一把,而《建国大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只不过,众多媒体对于明星的过度渲染,却将这一意义减淡了许多。

  《建国大业》总投资额仅3000万,半天时间全国就收回了1400多万票房,估计再用一天,就可以回本。很可能,《建国大业》这种模式的电影,将挽救日益衰落的主旋律类型片的院线票房数字,让主旋律电影终于可以在商业院线里赚钱。但是计算这些收益,总免不了会让人想起,其实《建国大业》里剪辑的为数众多的战争资料片,都是《大决战》、《开国大典》这类由八一厂拍摄的大场面电影的片段。那些电影几乎“不计成本”,但拍出来的的确可以称作战争电影里的经典。而如果以后都采用《建国大业》这样的模式拍摄主旋律电影,估计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经典了。

  本报记者 郑照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