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楚大鼎复制完 130块模具拼接:胜过克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宝楚大鼎复制完 130块模具拼接:胜过克隆
2009年09月23日 14:45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省博物馆专家奋战数月完成国宝楚大鼎复制项目

  不是克隆胜过克隆

  经过省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几个月的奋战,昨天,一个和国宝楚大鼎几乎完全一样的“克隆楚大鼎”成功诞生。面对几乎难辨真假的“克隆楚大鼎”,负责此次复制项目的省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郑龙亭研究员高兴地说,如此规格的大鼎能成功复制,不仅在安徽是首次,全国也非常罕见。

  外观:一样宏伟一样沧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楚大鼎“克隆”现场,师从我国著名青铜器修复大师金学刚的两位青铜器修复技师——靳鹏和曹心阳正在对此次克隆的楚大鼎进行最后的做旧修整。几天前还看不出任何文物气息的大鼎,现在看起来不仅和真正的国宝楚大鼎一样沧桑、宏伟,就连大鼎口沿上的铭文和裂痕都一样清晰、真实。

  “怎么这么神奇? ”面对记者的惊诧,靳鹏技师说:“都是通过最后的做旧工艺完成的,这也是文物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靳鹏说,现在科技高度发达,想制造一件青铜器相对比较容易,但如何让这些器物有历史感、陈旧感,则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此次他们复制的楚大鼎,因为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不仅在工艺上他们仍旧采用传统工艺,而且在做旧环节上,都采用天然的矿物质原料,如三漆片(其实它就是一种虫子拉的屎,用它可以增加着色的牢固性)。

  虽然复制工作才刚刚结束,但一些来观看的专家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靳技师说:“昨天,无为县文管所所长来参观时,还以为我们在修复真正的楚大鼎,他是把这当成真正的国宝了。不过,不夸张地说,如果晚上我们偷偷将它和真正的国宝做个调换,相信一般人不能看出来。”

  工艺:130块“骨骼”拼接

  昨天,面对已经成功复制好的楚大鼎,记者询问省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郑龙亭研究员的内心感受,没想到,郑教授却用一个“难”字作为概括。郑教授告诉记者,楚大鼎属于国宝级文物,其不仅体积巨大,而且伤痕累累。为了不给它再造成伤害,抛弃整体复制的方式,而是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整个大鼎被“分解” 成29块,制作出来的模具达130块之多,这也将原本准备半个月完成的倒模工作,延长了一个月之久。

  等一切模具就绪,准备倒模时,又赶上梅雨季节。因为模具迟迟干不了,工期又一天天逼近,复制人员不得不使用电炉进行烘烤。在接下来的焊接环节,因为工具的原因,也给焊接带来不少麻烦,不过可喜的是,这些困难都被修复技师一一克服。

  昨天,修复师靳鹏告诉记者:“整个复制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模制不好,会影响形,色着不好,会影响它的样。就最后的着色做旧环节来说,如果一不小心哪一小块颜色做僵了,那前面所有着的色都必须铲除,重新再来,就一个做旧环节,就得着色十多遍。 ”

  展出:国庆期间首“出场”

  昨天,看着自己辛苦了几个月的劳动成果,靳鹏深深舒了一口气:“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好好睡个踏实觉了。 ”靳鹏说,因为此次复制的楚大鼎不仅身份高贵,而且体积巨大。虽然他们以前有着众多的修复和复制经历,但和楚大鼎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此次复制,他们得边做边摸索。 “说实话,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想下一步该干吗,所以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现在好了。 ”

  昨天,靳鹏告诉记者,此次采用不易氧化和腐蚀,硬度相对较硬的锡基合金克隆出来的楚大鼎,近期将运往国宝楚大鼎的出生地——寿县。国庆期间,寿县的民众将可观瞻到该大鼎的尊荣。(傅渝 胡世龙 王素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