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探秘罗布泊 亲历彭加木失踪事件(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理学家探秘罗布泊 亲历彭加木失踪事件(图)
2009年09月30日 07:2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罗布泊地区看起来很像“大耳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地理学家沙漠探险,亲历彭加木失踪事件

  夏训诚 探秘罗布泊

   - 人物名片

  夏训诚 地理学家,1934年生,江苏高邮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天山托木尔峰登山考察队负责人,新疆罗布泊综合考察队队长,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沙漠调查和地质学考察工作,编著有《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神秘的罗布泊》、《新疆沙漠和改造利用》等。

  去年年底,一支声势浩大的科考队伍再一次来到新疆罗布泊,这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规模最大、考察范围最广的综合科考活动。带队的夏训诚今年已75岁,这是他第29次深入罗布泊地区。30年时光中,夏训诚目睹了罗布泊从一个无人涉足的军事禁区,变成了科考人员、探险家和媒体聚焦追逐之地。他经历了同事彭加木的遇难,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寻找彭加木”媒体事件,见证了罗布泊的形象随着科研进展,越来越清晰。

  1

  科研止于禁区,魂牵梦萦20载

  1900年,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孔雀河下游的罗布荒原探险时,他的维族向导于德克返回营地,去取不慎遗漏的铁铲。于德克不光取回了铁铲,还捡回来几件木雕残片。斯文赫定见到这些东西激动万分,很快组织队伍对当地进行挖掘。他们挖出了佛塔、殿堂、木雕建筑、钱币等大量文物,又陆续挖出了很多烽火台———一个沙漠古城的轮廓慢慢呈现,这就是在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绿洲小城”楼兰。它曾繁华一时,却在公元4世纪时突然消失。楼兰古城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它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城”。

  这个故事被斯文赫定记载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回忆录中,半个世纪之后,一个中国南方的青年读到了这本书。

  中国青年就是夏训诚,他被书中描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神秘的罗布泊、楼兰古城深深地吸引了。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修自然地理专业,专门研究沙漠问题。

  夏训诚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江苏人,说起话来,还带着酥软的南方口音。1957年毕业后,他调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工作至今。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一切工作和生活,都围绕着新疆的沙漠。

  “我一辈子在新疆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在新疆进行沙漠化的治理,第二个是1980年彭加木去世后,又组织了多次罗布泊考察。”他平静地总结道。

  至于斯文赫定生动描写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城,在这位沙漠科学家参加工作的最初20多年,一直是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们做新疆的土地、草场分布,其他地方都有了,就是这儿十万平方公里还老是空着,我们科研人员想打报告进去都不行。”夏训诚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里是世界上最封闭、神秘的地方,中国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并于1964年成功引爆第一枚原子弹。与此同时,这十万平方公里严密禁闭的军事禁区,成为沙漠科研人员好奇万分,却绝对触摸不到的梦幻之地。

  2

  盐泽地与“大耳朵”的探求

  公元一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惊讶地发现,沙漠中骤然出现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和旁边人来人往、繁华的小城楼兰相互呼应。“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西域归来,张骞向汉武帝上书写道。

  这个“盐泽”便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罗布泊。两千多年过去了,瑞典人斯文赫定站在罗布泊旁,也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他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写道。

  斯文赫定之后,又过了80多年,夏训诚也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向往之地罗布泊,而此时的罗布泊,说是湖,其实是沙漠。满目荒凉,飞沙走石,不见一滴水珠,曾经烟波浩淼的绿洲变成了一圈圈盐壳,此外茫茫荒漠,罕有生物。

  上世纪70年代末,罗布泊进入半开放状态。1979年,中日合作的电视片《丝绸之路》开拍,夏训诚借此机会沿着罗布泊外缘走了一遭。同时,他与同事彭加木摩拳擦掌,准备真正进入罗布泊,他们都太渴望见到斯文赫定曾经泛舟而行的地方。

  彭加木是上海人,同样热爱新疆,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上海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战胜癌症,坚持进行科研,被称为当时科技界的标兵。70年代,彭加木主动提出支援边疆科研,第一次奔赴大西北,与夏训诚一起组织了新中国第一支罗布泊科考队伍。彭加木任队长,夏训诚任副队长。

  彭夏二人分别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曾经的罗布泊,是塔里木河在下游形成的湖泊,专事研究土壤的彭加木曾经在塔里木河中上游发现大量的钾盐,以此推论,罗布泊肯定含有丰富的钾盐。“他是搞农学的,知道我们国家是缺钾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彭加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那儿的资源搞清楚。”夏训诚说。而主攻环境研究的夏训诚,则主要想对当地的环境生态有所了解,比如,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罗布泊从波浪荡漾的湖泊,变成全中国最干旱的地方?是在什么时候变化的?现在的这十万平方公里地貌,到底是怎样的形状?

  最后一个问题,夏训诚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1980年,彭加木率领11人科考队首次开赴罗布泊,准备第一步摸清路线,第二年采样,第三年总结。夏训诚则同期在美国考察,在美国时,他在一位美国遥感专家的会客厅中,见到了一张美国在冷战期间拍摄的罗布泊遥感卫星照片,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罗布泊的地理全貌。“是一个很明显的大耳朵的形状,样子很令人惊讶!美国教授问我这一圈圈的是什么,耳垂是什么,耳心是什么,我都回答不上来,非常沮丧。”

  更令人震惊的是,出差回来,在火车途中,夏训诚听到了新华社的广播: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