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写出45万字小说《中国式民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农民工写出45万字小说《中国式民工》
2009年10月12日 17:40 来源:福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3日深夜,周述恒为自己的小说敲上最后一个句号,当时他的感觉是“获得重生”。周述恒是中国2亿多农民工中的一员,他以自己在福州13年的打工经历为素材,耗时17个月,完成了长达45万字的小说《中国式民工》。

  小说记录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打拼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目前已有出版商有意出版。

  周述恒网名叫淡看红尘,四川人。昨天,31岁的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已长达13年的打工生活以及一年多来写作《中国式民工》的背后故事。

  关于小说:夹杂着悲欢

  《中国式民工》书名模仿《中国式离婚》,书稿共45万字,分成4卷,共199章。书中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呈现,文字细腻,情节真实感人。周述恒说,书中80%以上的故事都是他亲身亲历或亲耳所闻的。

  小说以小凡、小林和张志伟这3个民工的打工生活为主线,反映农民工艰辛的生存状态,以及农民工在城市里很难找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小说中还展现了时代变迁对农民工生活的影响。

  今年7月,《中国式民工》开始出现在某中文网站上,很快就引起网民的注意。随着点击量达到五十几万次,跟帖者越来越多,网站开始关注这部书。

  9日,该书修订版正式上网,网站予以重磅推荐。短短两天,修订版的点击量就有近两万次。近日,网站编辑联系周述恒,称要把该书推荐给出版商。

  打工生活:曾窘迫到没饭吃

  1996 年,周述恒跟随老乡来到福州打工,起初在工厂打工,后来摆过地摊、拉过三轮车。最后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在某著名建材公司做起业务员,这才慢慢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在塑料厂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第一个月不仅没拿到工资,还欠了工厂80元。”说起这些经历,周述恒无奈地摇了摇头。

  两年后,周述恒与老板产生冲突,一气之下离开了工厂。之后,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工作。炎热的六月里,他骑着单车走遍福州的大街小巷,火辣的阳光将他晒脱几层皮。可三四个月过去后,工作仍旧没有着落。

  饿了一天一夜后,周述恒撑不下去了,只好拨通堂哥的电话,后由堂哥帮忙借钱才解燃眉之急,“那时没人会借钱给你,一来大家都穷,二来别人害怕你还不起。”

  写作过程:多次泪流满面

  “其实在来福州的第二年,我就有了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的念头,但那时候太奔忙,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直到去年5月,周述恒才开始动笔。

  平时要上班,周述恒只能晚上写。在他看来,写书是一个释放内心情感的过程,“写到激动处,我会从晚上一直写到次日凌晨,停不下来,因为太迫切地想把内心的想法记录下来。”“写《电话诉思亲》那个章节时,我是含泪写下去的。从敲击键盘开始,那些让人心酸的场景就不断闪现在我脑海里。老乡们打电话回家时拼命抑制眼泪的那种场景,我也经历过,悲伤的情感充斥着我的胸腔。”周述恒回忆说。

  关于未来:想拍成电视剧

  今年10月3日深夜,小说终于写完了。“那是一种彻底的放松,像是获得了重生。”完书之后,周述恒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后,他有些困惑:“我认识很多在福州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平时不重视孩子的学业,待孩子初中毕业,便让他们跟着出来打工。就这样,父母打工,孩子接着打工,循环往复,但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改变现状。”

  周述恒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不仅是要唤起社会的重视,更要唤醒农民工自身的僵化意识。而想引起大家的关注,需要借助更强劲的媒介,他想到将书稿拍成电视剧。

  这种想法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异想天开。“我曾经告诉身边人我在写书,他们都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我,像看一个神经病。现在书完成了,得到网站支持,我想拍成电视剧,别人看我的眼神仍旧像看一个神经病。”说到这儿,周述恒的心情有些沉重。

  记者对话该书推荐人、某中文网站王主编

  “这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您很重视《中国式民工》,并成为了它的推荐人,想推荐出版?

  王主编(以下简称“王):是的,最近在跟几家出版公司协商。

  记:当时为什么想推荐这本书?

  王:一是写实,非常贴近原生态的民工真实生活,现在这种作品很少,很多还是胡编乱造,而这个作品大多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很真实。二是,作者自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文字很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很多细微的用心之处。三是读者喜欢,我们毕竟是一个小说阅读网站,读者的反映,我们是最敏感的。

  记:目前来看,出版这本书难么?

  王:不困难,几家出版社都有意向,出版商的兴趣主要是作品题材和作者描写的角度上。

  记:读者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到这本书?

  王:出版协议这一两个月内能谈好,有些细节方面的东西还在推敲,书的内容有些地方也需要修改,年底有望与读者见面。

  记:您认为这本书的读者群会是哪些人?

  王:会成为大众的,特别是目前身在异地的打工者,从民工到白领,他们都是能够体会的,也会成为一些知识分子的选择。(钟伟连)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