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歌通俗化叫声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为民歌通俗化叫声好
2009年10月30日 09:4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原生态民歌”概念被热炒、“民歌新唱”遭非议,似乎所有与民歌有关的改革和创新,都不免要遭到“不要拿传统文化瑰宝来胡闹”的质疑。对此,我愿意站在民歌传承和发扬的角度,为民歌通俗化叫一声好。

  民歌,是一部记载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劳作、繁衍、抗争的音乐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歌反应了不同时代中民族的声音。从几千年前的《诗经》,把当时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以歌谣形式记载下来,被后世评价为“饥者歌其事、劳者歌其事”;建国初期,《南泥湾》、《东方红》等一批“民歌红唱”作品,唱出了人民重新赢得尊严、当家做主的喜悦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作为当代中华儿女,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书写这个民族今天的历史。因此,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更是用音乐为未来谱写我们今天的历史,为后人唱出今天这个时代的风貌。

  随着社会进步,新中国60年来,中华文明固有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歌存在的根本,农业生活与土地,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主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歌生存的土壤和养分,正在一点点地流失。这也造成了近年来民歌的创作,尽管偶有佳作诞生,但仍然缺乏流传率广、传唱度高、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以新中国初期“民歌”的辉煌岁月为标准,民歌的现状,在“发展”这个层面上,并不能让我们满意。而我们正处于的时代,民歌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主要的文娱项目。在媒体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当代人生活环境脱节、且形式陈旧的民歌,难以吸引看着迪斯尼电影、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年轻一代。在“传承”这个层面上,失去了年轻群体支持的民歌,同样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然而,中国音乐人并没有一刻放弃用音乐书写历史的责任。为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歌,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尝试。近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东方卫视综艺节目《民歌大会》,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档节目的口号就是“大家都来唱民歌”,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明星嘉宾加盟,以活泼多变的节目形式,让大家来唱民歌。通过通俗的节目形态和明星的加入,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然后通过高质量的“民歌新唱”,唤醒电视观众对民歌的经典记忆。同时,节目提出了“民歌国际化”、“民歌时尚化”的概念,很多参加节目的音乐人,用“节奏蓝调”,“爵士乐”和“嘻哈乐”等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对民歌进行重新编曲。

  当中国旋律遇到年轻人喜欢的新形式,过去对民歌不感兴趣的年轻人群体,开始通过这样的尝试,去主动了解民歌、热爱民歌——如此尝试,正是为中国民歌的传承,探索了一条新路。在民歌的发展层面上,我们可以在《民歌大会》上听到,很多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在保留了中国民歌独特旋律和民族生活内容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大量现代的音乐表现手法去重新为民歌编曲。用时代的音乐语言去歌唱时代,正是民歌最大的特点。这样一个节目,通过把民歌娱乐化,从民歌传承和发展两方面,在电视节目领域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