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家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70后的家书:我们台湾这些年
2009年11月17日 10: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台湾“70后”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台湾70后青年廖信忠从台北到上海工作已近两年,他发现身边的很多大陆朋友“对真正的台湾其实并不了解,台湾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个空洞的政治概念”。于是,廖信忠怀着一种神圣而朴实的使命感,决定以自己在台湾30多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向大陆同胞讲述《我们台湾这些年》,把过去30年来“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告诉13亿大陆同胞。

  -先网络后出版引起关注

  廖信忠最初将《我们台湾这些年》发表于天涯杂谈和凤凰网,因为“读起来真实”,立即引发百万网友热议,随后被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重金签下,并与重庆出版社合作出版,首印30万册。在《我们台湾这些年》里,廖信忠从自己出生的1977年写起,他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细述30多年来台湾的大事件和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廖信忠和他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廖信忠以温暖而诚恳的文字,将30年来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意翻看书的某一页,貌似风趣甚至有点无厘头的叙述,让人在忍俊不禁之际,也真实地触摸到了“大历史”下的小人物的命运。1987年以前,台湾学校都会有些“反共爱国”教育课程,在这类课程作文末尾都会来一句“拯救水深火热大陆同胞”之类制式的片尾。一次课上,作者竟然举手问了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陆的武器这么烂,那为什么我们还不快‘反攻大陆’呢?那一定会成功的啊!”老师想了片刻,回答道,“呃……因为我们都是同胞,所以不能用武器攻打他们,这样会伤害到同胞啊……”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民众

  才开始走出阴影

  小学时作者和所有的台湾小学生一起背诵“蒋公遗嘱”,音乐课也要唱“蒋公纪念歌”。比如小学二年级课本中收录的《蒋公的故事》是这样写的,“蒋公从小不怕劳苦。他每天都要洒水扫地,帮着母亲到园里去种菜。母亲织布的时候,他在旁边读书。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水的上游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冲下来。但是鱼还是用力向上游。蒋公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

  在作者的记忆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的民众都被教育着共产党要‘血洗台湾’,因此从小开始我就有这种阴影。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一般民众才慢慢从阴影中走出。”随着台湾社会逐渐走向开放,作者也开始走出台湾,接触到了大陆人,“他们说话的方式以及用词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说中文。”第一次来到北京,正宗的京腔走下屏幕就在耳边,文化冲击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呈现对政治和娱乐的关注

  对于台湾政治事件的关注似乎从作者出生时就与他如影追随,1977年作者出生在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从1978年的蒋经国继任,到1987年台湾宣布“反攻大陆”无望,再到2006年“红衫军”倒扁,作者用接近全书一半的篇幅,叙述了各种政治事件对台湾社会、家庭以及对他个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以编年体为写作形式的框架下,他一边记录政治、描绘社会,一边叙述自己的成长。

  对于台湾娱乐文化记忆的回顾作者也着墨颇多,琼瑶剧播出、小虎队走红、《泰坦尼克号》上映等重大娱乐事件的描绘,相信会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金庸的小说曾经就在台湾被禁。比如《射雕英雄传》在台湾叫《大漠英雄传》,原因在于“射雕”两字出于毛泽东诗词,所以被迫改了,更早以前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因为“东邪”二字,在东方的桃花岛上,有暗喻台湾的意思,所以也被禁了。

  罗皓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