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给奥巴马拉琴不是政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给奥巴马拉琴不是政治
2009年11月19日 08:54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接受采访时马友友兴致很高。本报记者 王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华裔大提琴家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自嘲经常“心不在焉”

  马友友 我会把琴落在出租车里

  11月16日,华裔美国大提琴家马友友偕与之合作了31年的英国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首登国家大剧院。在当天排练之前,马友友接受了记者采访。曾16次拿下格莱美奖的马友友,在与谭盾合作电影《卧虎藏龙》原声音乐获得奥斯卡奖以来,不断现身“大事件”:为遭遇美国签证障碍的外国艺术家请愿;偕丝路合奏团在“联合国日音乐会”上演奏;为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奏乐。不过在这次北京独奏会上,马友友无论从选曲和状态上,都回到了纯粹的音乐本身。

  总统缘 给总统拉琴不是政治

  新京报:你年初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拉琴时心情如何?你已经给五位总统拉过琴了。

  马友友:没错,最早的应该是肯尼迪吧(马友友七岁时与姐姐马友乘应邀在白宫给约翰·肯尼迪演奏过),但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我没有太多的想法。我想,社会上有不同的领域与机制,我宁愿留在文化的领域内,因为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辐射度,比方说在文化当中:一种文化里的“昨天”,对于另一种文化来说也许已是千年之前,而这种时间感,在政治经济里不会有。我去给总统拉琴,那并不是政治行为,只是你的国家要求你做的事,你去做就是了。我相信当凯瑟琳给英国皇室弹琴时想的也差不多。

  新京报:你与凯瑟琳合作了31年,合作是怎么开始的?

  马友友:我们1978年在伦敦认识,那时我们都是学生,音乐生涯才刚刚起步。我们一起练习了六年以后,才开始登台演出。直到现在我们每年都固定有三四场巡演。

  凯瑟琳50岁生日的时候,请了很多朋友在一起,开了一场“音乐疗法”聚会。“音乐疗法”很有意思:音乐的目的是什么?摸不着,也不能真拿到市场上去卖,你只能去体验。而在我的经验中,曾多次感受到音乐对于疾苦的疗效:当人们遇到什么难过的关隘时,总会投入音乐之中。于是我们苦苦努力,试图要创造出一种值得记住的音乐;而不论是哪一类音乐,我们所要做的是真正满怀热情地对待它。音乐其实有很多种目的,而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些意图的过程中。我很清楚,其中一种目的就是分享———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就是要慷慨地与所有人分享。我是多么希望,当我们在台上时能够制造出某一个瞬间,每个人在那一刻都不分等级。

  计划

  探索儿童教育和波斯文化

  新京报:你尝试过演绎古典、南美音乐、电影音乐等,接下来有什么新计划?

  马友友:我想登月!(笑)不,认真地来说,我最关注的是人,而音乐是试图了解人类内心的很好的途径。因而我最近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文化上面,并针对纽约市公立小学的500名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项教育计划:想一想,我们能把怎样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爱、去做正确的事。

  新京报:你创立“丝路计划”(邀请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各国音乐家创作民族音乐作品并巡演)至今已有11年,这一计划希望实现什么愿望?

  马友友:我创立“丝路计划”,是基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化经验的考虑之上:你会发现,世界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不光在今天才有,而是在几千年早就发生,比方说1978年在乌鲁木齐发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木乃伊;还有唐朝那些色彩斑斓的音乐和舞蹈,其实跟远古的非洲很有关系。我对几千年以来世界各地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演变过程很着迷。我也一直关心,不同种族与文化的人,怎样才能融洽相处。

  我做“丝路计划”,其中一个梦想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让所有人都能探访从地中海到太平洋的国度。我也希望“丝路计划”能更深广地去探索波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

  新一代作曲家没有包袱

  新京报:你对哪些中国作曲家比较有感觉?会不会在你的曲目中拓展中国作品?

  马友友:最近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刚刚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中国的音乐展示了多元化的“快照”: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都市的也有乡村的音乐。我演奏了31岁的香港作曲家林安琪受组委会委约新创作的一部协奏曲。

  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国际乐坛委约创作的、以及我以前一直合作的中国作曲家,大都是经历了“文革”后,首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谭盾、陈怡、周龙、陈其钢他们全都是,而林安琪则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很有意思。

  谭盾、陈怡他们之所以如此富有创造力,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有大把的想象,可以在脑海里同时堆砌出不同的现实来。你的生命经历了“文革”这个转折点,之后又回到学校学习;当你“上山下乡”时,接触到的是无雕琢的音乐,然后你却又跑到了西方去。不断变更的现实,促使你要随时去应对。而如今新一代的作曲家,将不再有“文革”的包袱,他们会有不同的表达欲望。

  新京报:最近有什么新的灵感吗?

  马友友:说到新的灵感———我常让我的年轻朋友们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因为我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年轻人常比我更有创意。而我经常会跟在他们后面看,看看新一代关心些什么,又在担心些什么,然后我会找出一个方向,知道什么方式对于承上启下更有意义。

  新京报:你自觉有些什么样的弱点呢?

  马友友:你有30小时让我说吗?(笑)要说我的弱点,你可以问凯瑟琳,也可以问我太太和我的孩子们。很多的。我很固执,一意孤行,我有时候脾气会很暴躁,我很懒(凯瑟琳插话:“他还经常迟到”),我常常做事心不在焉,我还会把大提琴落在出租车里。

  C10-C11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璐诗

  华裔大提琴家。195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5岁公演,7岁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8岁时结识一代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随后在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帮助下,在卡内基音乐厅做了首演。马友友曾就读茱莉亚音乐学院和哈佛大学。1977年,马友友与小提琴家吉尔·哈诺尔结婚,育有两个孩子。1998年马友友创办由欧亚美洲演奏家组成的非牟利艺术教育组织“丝路计划”,其合奏团于2001年首度来华巡演。2009年冬,马友友与之合作了30年的索尼唱片发行了纪念唱片合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