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界举办文物专家王世襄追思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文化界举办文物专家王世襄追思会
2009年12月08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八日电 (记者 邢利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追思会八日上午在此间举行。北京文化界名家、文物界学者、王世襄的至亲好友聚集一堂,追思王老一生与文物的不解之缘。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在会上首先转达了温家宝、李克强、刘延东、朱镕基、李岚清、马凯等对王世襄逝世的沉痛哀悼。

  陈进玉说,党中央、国务院一向敬老崇文,对年事已高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经常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二00五年六月,王世襄得知温家宝总理将德国总理赠送的国礼轿车转送参事室、文史馆,以供老先生使用时,多有感慨。他将《清宫鸽谱》、《北京鸽哨》两书送呈温总理,并在信中呼吁抢救中国观赏鸽。三天后,温家宝亲笔回信,称王世襄先生“对鸽文化用力甚勤,掘发甚广,又见对我国历史、文化、物种研究之深。我虽不懂,但获益匪浅,耳目一新”。二00八年一月十四日,温家宝总理再次修书王世襄,令王世襄看到信后激动不已。

  陈进玉还回忆,王老是一位始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二OO八年六月上旬,刚到国务院参事室就职的陈进玉登门拜访王老。当时,王老已九十四岁高龄,行动不便,但他头脑非常清楚,谈笑诙谐、幽默。他见到大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失事的直升机残骸找到了”。指的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执行搜救任务而失事的那架直升机。陈进玉听后不禁愣了一下。这个信息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想不到这位九十四岁高龄的老人,竟也在密切关注着,并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准确的信息。“王老一生对祖国和人民充满执着的爱,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由此可见一斑,这使我深受感动。”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漆艺研究专家侯林辉,特地从山西平遥来北京参加追思会。带来王老二OO七年六月二日写给他的一封信,展现了九十多岁的老先生对艺术的严谨追求和中国工艺传承的忧虑。

  信中说:“记得大概是一九九八年,你和薛老师携屏风来京参展,做工不佳更缺乏文化水平,使我失望,此后便很少联系。近日中央十台播平遥漆工艺,电台人员都是外行,不知古漆器精美到什么程度,以为值得介绍,实际上,比你们过去更退步了,如此下去,中国漆艺便要完全失传了。我国漆工艺受工料的限制,很难发展,这是事实。要精美必须要真料,费功夫。……解放以来的数十年教训,只有走工料两精的路,否则更无出路……”信的最后强调“我老眼昏迷,写这封信不是为了你,……完全是为了保护中华漆工艺。”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朱晓东、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以及其生前捐建的附件武夷山市中荷友好小学代表等都在会上深切缅怀王世襄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及其跨时代的文化业绩。

  王世襄,一九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出生。家学功底深厚,又曾出国游学,可谓学贯中西。在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颁奖仪式上,年近九十高龄的老先生仍能用流利的英语宣读答谢词。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学、书画、雕塑、金石、建筑等,并能独辟蹊径,深入研究鲜有人涉足的家具、髹漆、竹刻、鸽文化等,并作出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