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马未都追思王世襄:其收藏无人能望其项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刚马未都追思王世襄:其收藏无人能望其项背
2009年12月08日 17:14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林晖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95岁驾鹤西去,王世襄留下了太多的美名。

  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甚至有人称他为奇人、北京最后的贵族、情趣大师、中国第一玩家……

  无论是今天在京举行的追思会上的与会者,还是近日接受本报专访的名人王刚与马未都,无不认为王世襄是文物“大家”。

  王刚追思

  “有些对王世襄先生的报道过于浅薄、轻佻。如称呼其为玩家、大玩家、老玩家等有点失之于表面。”《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刚12月3日接受专访时说,那样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过去的纨绔子弟的那种玩,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得知王老去世的消息,王刚用三个词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悲痛、惋惜、赞叹。在他看来,任何单独的称谓都难以全面地概括王老的一生。

  “ 说王老是收藏、国学、文学大家都可以,叫情趣大师似乎也可以,但还是显得轻了一点,他承载得太多太多。但从表面上看他,又是非常地有情趣,那般地轻松快乐,活到95岁。”言语之间,王刚抑制不住地表达着对王老的敬仰之情,正应了他的那句“虽从未与大师谋面,但与之神交已久”。

  书中识大家

  改变世界对中国古典家具的认识

  王刚家中珍藏着王世襄三本书:《明式家具珍赏》、《自珍集》、《锦灰堆》。这三本书正是王刚眼中大家的见证。

  图文并茂的《明式家具珍赏》被王刚重点提到,他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本书对中国的收藏意义之大,在于它改变了全世界对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认识。

  国内古旧家具收藏发端于20世纪80时代,王老此书一出版,让80年代后明式黄花梨家具的价格开始飙升。港台收藏家开始涌入内地,深入到江浙晋冀陕等省的城乡乃至京津沪,低价搬走了大量黄花梨、紫檀、乌木、鸡翅木、红木等明清家具。

  王刚回忆,当时结婚流行的都是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组合家具,一套的价格大约八百到一千元。相比之下,当时相当好的明清家具能卖几十元就不错了。

  “如果不是王老的《明式家具珍赏》这本书,不知道还有多少古代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又会被外国人低价买走。”王刚说,凡是明清家具的收藏家,无不拿这本书提到的十六品和八病作为断代、判断真伪和欣赏明式家具的标准。

  尽管明式黄花梨螭纹台座市场价格已经很高了,王老却把其作为臃肿的例子,列八病之一。王世襄坚守自己的审美,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王刚认为难能可贵。

  藏品识大家

  王世襄专场拍卖会成交率100%

  “如果能收得一件王老图录上列举的东西,或者类似的东西,收藏家都引以为自豪的。”王刚说。

  “比如这个明朝太监像,遇到稍微有点收藏常识的朋友,我就会告诉他:这原是王世襄先生收藏的。这令我顿时有几分荣耀,好像沾了王老的光。”王刚说。

  这个太监像是全身立像、穿明朝太监服装。王刚说,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一只手的食指是微微翘着的。他认为,王老当年买这件东西也一定是看中了这个点睛之笔。

  明代太监像是王刚于2003年在中德嘉秋季王世襄、袁荃猷专场拍卖会上买得的,王老当时曾注明这是明代某位颇有权势的太监的雕像。

  巧合的是,那年王刚正在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饰演崇祯驾前的太监总管王承恩。王承恩是明代最后一个太监,也是明代最后一个忠臣,那时只有王承恩在崇祯帝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老槐树上后,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王刚觉得这是自己和王老的机缘巧合,自己演这出戏,又收藏起了王老昔日的藏品。“当时是以11万多拍下的,那在当时拍卖会上算是价格低的,现在越看越有味道。”王刚说。

  那场拍卖成交率百分之百!王刚认为,之所以如此抢手火爆,更多缘于人们对王老人品、品位和审美的认可。“王老的藏品,首先让人放心,它保真。从审美来看,几乎件件惹眼。东西还挺杂,他收藏的门类之多,至今没有人能望其项背。”王刚说。

  马未都追思

  与王老忘年交 豁达成就大家

  因为明式家具相识,当年33岁的马未都和74岁的王世襄先生成了忘年交。

  “1988年那会常去他家,也就聊聊天,帮搬搬煤什么的。”提到与王老交往的趣事,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12月4日接受本报专访时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走上收藏的道路,不无受到王老的影响,马未都却表示,这位文物界泰斗级的大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其充满阳光、豁达的生活态度。

  初见识大家

  和蔼可亲的老头不太像学者

  1988年,捧着一本《明式家具珍赏》,马未都兴冲冲地找到了王世襄家。此前,二人既不认识也不是同行,那时的马未都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

  “就感觉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屋里也乱七八糟,不太像学者。”马未都说,当时去的是王老的老宅,约100多平方米。让他意外的是,王先生家中拥挤不堪,名贵的黄花梨、紫檀家具到处都是,甚至有的上面挂着待洗的衣服,名贵家具基本全在日常使用状态。

  让马未都现在都不能忘记的是,当时王老在书上题了“未都先生有道清鉴”。称呼自己为先生,这在当年33岁的马未都看来实在受宠若惊。

  “那个时候不可以乱叫的,很少有这种称谓。”马未都解释,而“有道”的意思是道友,就是同一道的。

  同行识大家

  王老后厨寻“宝”给菜提味

  阳光的心态在王世襄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马未都说,20世纪80年代末,有次和王老去山西淘文物。

  马未都回忆,当年在农村吃饭总有趣事。因为那个年代小餐馆很不讲究,王老就亲自到后厨寻“宝”。加些辣椒丁、添点酱油汁……家常菜经过王老的加工,菜总能提味三分。

  除了给菜里加调料,王世襄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料。

  “老小孩儿的性格,耍宝。”马未都说,王老拿东西给他们看,还会说出这东西的来历。当年王老特别喜欢一个明晚期的犀皮漆捧盒。

  在2003年中德嘉秋季王世襄、袁荃猷专场拍卖会上,马未都花几万元钱买回了犀皮漆捧盒,现在收藏于观复博物馆中。

  用马未都的话说,作为收藏大家,王老最终选择了“散尽”,让宝贝有了更多的新生,豁达从另一方面成就了大家。(特约记者 李红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