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开了谁的玩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艺谋开了谁的玩笑?
2009年12月21日 14:18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电影院出来,《三枪拍案惊奇》那绚烂的色彩,搞笑的语言,诡秘的悬念,仿佛还在眼前晃动。我注意到了现场的反馈,有不太热烈的笑声(可能是早场的缘故)。电影演到中间,邻座的一对年轻夫妇,把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带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我想是对的。这正好应对了这部电影的内部结构,先喜剧,后惊悚。小孩子看喜剧,妥当。看惊悚,则未必合适。回到家里,我问同看电影的儿子,他说没有憨豆有意思。我自己则给这部五彩纷呈的影片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当然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抱持更大的期待。把心放平了,再欣赏娱乐片,就不会过于失望。

  张艺谋歇影数载搞奥运典礼,接着匆匆上马就为我们端上来一盘很有味道的喜剧大餐,功不可没。仍然是古装片,但没有了人山人海,而是在绝对封闭的空间,就是那位于荒郊野外的面馆及其附近,演绎了二人转、喜剧小品外加科恩兄弟佐料的命运传奇。

  这部电影首映一周内的票房已经过亿,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人们私下里的不买账和网络上不绝于耳的讨伐声。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向娱乐片究竟应该索要什么。

  如果你要求受教育,那么你可以去报告厅,或者打开电视看百家讲坛,听听从前的李燕杰现在的于丹们讲述先进人物或者历史故事里负载的人生启迪。如果你打算受到心灵的震颤和洗礼,那么你就去欣赏咱们辽宁人艺最近一些年里推出的《父亲》、《凌河影人》还有《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保准让你一把鼻涕一把泪。如果你渴望享受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致的艺术的熏陶,你不妨选择那些象牙塔里的文艺片。有人用“闷骚”这个词来描绘看此类片的观感,委实不差。但是,如果我们想在纯粹的娱乐片里找思想、寻内涵、讨人生修养的法门,便有点文不对题,南辕北辙了。那是两档子的事。而好多界内或者界外人士总是喜欢犯这个低级错误。他们习惯用“低俗”这个字眼来看待自己不够喜欢的喜剧艺术。

  《三枪拍案惊奇》是地道的喜剧作品,是戏仿,也是另一种创造。它的故事源于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美国惊悚大师在原作里搞了一连串歪打正着的杀人游戏。老实说,我看过《血迷宫》,觉得沉闷得可以,尽管情节有一定的悬疑色彩。不过除了结尾那句,凶手临死前嘿嘿笑了,说的“女士,到了那里,我会给你老公捎个信儿”,有些许的黑色幽默风格之外,实在难以留下太多印象。

  张艺谋的另起炉灶,移花接木或者借尸还魂,将悬疑加上了戏谑的花样,让喜剧因素充分渗透到“三枪”的前半部,不能不说是导演推陈出新的一次大胆尝试。

  不必讳言,这部影片有春晚小品的若干迹象。编剧徐正超以他出奇制胜的搞笑段子为小沈阳、毛毛等的肢体语言(就是人们常说的“范儿”)和说口的表演,提供了极富感召力的原始素材和发挥空间。但是由于他们的出场并没有游离整个剧情的架构之外,而是丰富和渲染了人物性格的戏剧化,那么作为喜剧气氛的衬托物,小品元素的融入,等于为观众释放笑声准备了最充分的燃料,使之成为可能。这次张艺谋彻底跟正经的艺术或者学院派的艺术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倘若他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还基本保留了中规中矩的正声雅韵,“三枪”则是里巷杂调闹曲,地道的民间戏法,俗是俗了点,但并不掉价。

  带着先入之见和既定的目光苛求娱乐片,结果会弄得既不教化,也不娱乐。电影的本性其实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电影可以承载批判和思考的功能,但这并不排斥它的好玩和娱悦。

  《犹太笑话集》里说,会逗的人,是最后的胜利者。由此看来,能给人带来快乐总是一桩好事情。虽说抵达快乐的方法很有限,就那么不多几种。一般来说,笑料主要来自肢体抑或语言的夸张,要么就是剧情的错位、误会、巧合等等因素构成的人性放大。

  国产娱乐片到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和冯小刚的贺岁片已经抵达了喜剧的高级段位。而最初人们还是带着不习惯不理解甚至讨伐的姿态去面对它们的。此番张艺谋的搞笑,如果公平而论,其处境似乎跟从前冯氏和周氏遇到的可以同日而语。在我们这里,只要是颠覆了惯常的习俗、思维和文化规范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来等候人们的事后诸葛亮。

  其实,“三枪”并不是张艺谋第一部喜剧作品。 《有话好好说》才是他吃的第一口螃蟹。那部影片若干桥段充满了黑色幽默色彩,特别是李保田和姜文的撕扯斗嘴,将市井小民和知识分子的错位人生,表现得淋漓鲜活。到了“三枪”,喜剧的娱乐因素更多倾向于滑稽和闹剧层次,前者有美国情景喜剧的影子,后者则跟意大利的通俗喜剧可以挂钩。杂耍、肆意搞笑、外加狂欢节的嬉闹。按照巴赫金的研究,喜剧的喧闹无非代表了人类挣脱文明束缚的本性渴望。

  对于受众来说,只要是抱着娱乐的态度,不打算从中寻觅那些深刻的属于哲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的价值,只要不主观认定人家那是低俗,你就会发现喜剧的笑声可以来得那么自在和自然。

  归根到底,喜剧是人类审美和游戏心态的结晶和浓缩。对娱乐的追求自始至终伴随我们每个人的天性。尤其21世纪文化的主流很可能是以“轻逸代替沉重”。前现代社会,大体是悲剧唱主角,推崇深度思索。后现代社会,喜剧的轻盈的泡沫般的存在,似乎更加吊人胃口。

  但恰恰就在此处,出现了欣赏过程里的悖论,人们越是热爱喜剧,其态度和口味就越发苛求和挑剔。

  口舌之争是必要的。但不应越过解读的底线。“三枪”难说是经典,但如果我们抱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接纳它,起码得承认,它毕竟给中国娱乐片的母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刘恩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