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慢”杂志“快”起来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让“慢”杂志“快”起来
2009年12月23日 13: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络时代,人类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纸质媒体中的杂志由于出版周期长,似乎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处境尴尬。面对汹涌的数字媒体大潮,杂志的路真的越走越窄了吗?笔者以为,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杂志编辑思路与模式,充分利用其多元表达方式,充分放大多元表达作用,“慢”杂志照样可以“快”起来。

  多元表达方式的构成

  翻开一本杂志,进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页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正是经由多种表达方式构成并实现的。

  杂志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和版式三大类别。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改变,这三大类别中的具体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创新当中。

  文字表达方式,除了正文、大标题、副标题、小标题及引言等常见文字板块,已经衍生出了导读语、图片解读、装饰性文字等板块。

  图片表达方式,也由传统的照片拓展至照片、手绘插图、漫画以及装饰性配图等多种类型。

  传统的版式表达方式不外乎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色、分栏,这些表达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杂志的版式创新显得非常重要,图片与文字的摆放位置、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方式,甚至什么地方留白、留白的大小等,均传递着一篇文章的感觉和内涵。

  树立多元编辑理念

  基于此,要想让杂志满足读者快速阅读的需要,编辑在编辑文章时,就不应该囿于传统的编辑思路和模式,只是在润色文字、加工大小标题上面下工夫,而应该树立多元表达的编辑理念。

  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一次信息传递,所谓多元表达的编辑理念,就是编辑在编辑文章时,在保持杂志文章传统深度优势与可读优势的同时,在每一种表达方式上做足功课,让每一种表达方式都能够更为迅捷地向读者传达文章的信息,这样即使读者无暇从头至尾阅读完全文,也能够通过某一种表达方式或者某几种表达方式,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获取信息。从短短的文字或者一张图片中就能有所收获,各取所需,进而诱导读者,一拿起杂志就放不下。

  多元编辑法则

  法则一:标题明确、简洁、新颖、信息丰富。例如,《一条牛仔裤的美臀意见》,即使不读文章,读者也已经明白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再例如,《黑色素的深入浅出》,爱美的女孩一定会立刻明白,这篇文章是教如何变得更白、更美。

  法则二:正文层层递进、板块化、条理化。正文忌冗长,必须摆脱过去那种一个大标题、三五个小标题的三段式或五段式,将长文尽可能地层层分解,拆分成既有联系且又互相独立的段落。以某刊今年10月号《舞者胸前的粉红丝带》为例,这篇文章就是以4个层层递进的板块呈现的,第一个板块介绍了什么是“粉红丝带”运动、第二个板块《舞者是乳腺癌高发人群?》、第三个板块《动一动,医生远离我》、第四个板块《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快乐地生活》。在每一个板块中又实现了条理化,一、二、三、四……条分缕析,直接、清楚。

  法则三:尽可能多地合理设置导读语。导读语不同于文章开篇的导语(引言),也不同于小标题,它是引自正文的或者不同凡响、或者能引起读者共鸣、或者能激发读者好奇心的段落或者语句。编辑在编辑文章内容时,就应该把导读语特别标示出来,并明确导读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在导读语的引导下,读者不必因循从前到后的阅读习惯,可以直接插入感兴趣的段落,径取所需。

  法则四:选择“会说话”的图片、增加装饰性图片。一张“会说话”的图片,瞬间即可带给读者视觉冲击与震撼,其信息传达速度与力量有时远远超出文字,让人一目了然。而装饰性图片的增加,则起到了画外音的作用,既加强了文章内容的传递,更补充、延伸了文章的外延。以某刊的一篇讲述环保内容的文章为例,在谈到世界环保趋势时,左页整整一个版有8张照片,每张照片就是一个国家的环保故事,即使不读右页的文字内容,也已经了然于胸。

  法则五:版式推陈出新。有了前述各种表达方式,还需要通过最终的版式将它们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种表达方式得以实现。例如,导读语选择什么样的字体、字号与字色,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既与整体版式相协调,又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需要媒体人不断探索的课题。今天的“快餐式”阅读时代,版式语言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文章内容和图片,读者青睐于某一本杂志,可能正是出于对其版式的喜爱。

  编辑在遵循上述多元表达编辑法则的前提下,令各种表达方式协同作战,杂志阅读的提速便不再是难事。

  □张艳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