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说》和《收获》实不可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最小说》和《收获》实不可比
2010年01月04日 14:43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联合《怀尧访谈录》发起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评选结果出炉,郭敬明主编的 《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所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六。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喜欢做此类比较,似乎是想证明些什么,可它究竟能证明什么呢?什么都证明不了。如果我们把丁俊晖和姚明放在一起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姚明的个子要比丁俊晖高很多,无聊不无聊呀?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格局比他预料的要好,“通俗文学杂志取代纯文学杂志而成为市场主流,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尽管如此,纯文学杂志在经历了小众化的蜕变之后,仍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朱大可的这种说法,我实在是不敢苟同,什么叫“通俗文学杂志取代纯文学杂志而成为市场主流”?如果没有通俗文学杂志的出现,纯文学杂志就一定能成为市场主流吗?如果我们都去观看丁俊晖的斯诺克而不去看姚明的篮球,斯诺克就取代了篮球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当下即便是没有通俗文学,纯文学也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流!朱大可说这个结果要比他预料的要好,因为“纯文学杂志在经历了小众化的蜕变之后,仍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纯文学是还有“一席之地”,但这个“一席之地”和通俗文学的那一片土地并不是一回事,此地非彼地,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大小毫无意义。记得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当有人问他,你的书出版发行有十万册吗?这位学者很不高兴,说我的书怎么有可能发行那么多呢?在这位学者看来,他的书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读者,因为他的书只有少数人能看得懂。这位学者所坚守的,就是朱大可先生所说的那个“一席之地”。

  相比较而言,这次评比的评委何三坡先生的言论就更加有些刺耳了,他说:“像《诗刊》这样的杂志,几乎就是中国三流文人的集散地,平庸文字的天堂。看到它们,你很容易对中国文学绝望。 ”如果这话不是在这次评比活动的背景下说的,那倒是可以好好反思一下,可如果只是因为这次“《收获》输给了《最小说》”就得出“《诗刊》是中国三流文人的集散地,平庸文字的天堂”,就显得太过于情绪化了吧!

  《最小说》热起来也好,郭敬明火起来也罢,这和纯文学的萧条与繁荣没有关系,它热它的,他火他的,我们要做的是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不能不承认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纯文学危机,但危机的真正根源不是被通俗文学所取代,更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是因为我们的作家有意和无意去脱离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中国现实。《最小说》获得6835票,《收获》只有459票,巴金低于郭敬明6000多票,这对有些人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刺激。郭敬明刚出道的时候,说三道四的人并不少,指责谩骂的也有。如今以郭敬明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以强劲的势头占据上风的时候,一些人便自暴自弃起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在一次评奖会上,中国作协直属的一些文学刊物主编闲聊时说,应该呼吁作协书记处的领导集体来听他们一次汇报,希望支持补助全国的文学刊物。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大家“可怜”、“同情”和“关注”,也没有权利要求人家必须重视你,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思考中国、思考民族、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写作。

  《最小说》和《收获》不可比,并不是说二者不可以互补和借鉴,郭敬明有郭敬明的高明之处,80后作家有80后作家的优势,纯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取长补短共同走向繁荣。

  马云飞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