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
2010年01月21日 09:30 来源:黄河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49 年, 中共中央机关开始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这次是进京赶考”,因此,他从已经装箱的个人藏书里,特意挑出《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书随身携带。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有两部大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困境中写出来的。

  这两部大书的作者是谁?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呢?

  两位作者都复姓司马,都是中国最著名的史学大家,都诞生于三晋大地。他们身后,都留下无数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陕西韩城芝川镇,黄河边的一座山岗上,矗立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祠堂。正是在这座祠堂,隐藏着他人生遭遇的种种印记。

  2000年前,司马迁就踏着祠堂前那样的沧桑古道,南涉江淮流域,北游齐鲁大地,奉旨西征巴蜀,南至云贵边陲。考察了大量历史典故。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从此可以阅读国家档案和图书文献,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撰写了历史巨著《史记》,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祠堂前匾额上镌刻的“高山仰止”,就是对他史学成就的最高评价。

  《史记》用了一半的篇幅,记录了毛泽东所说 “秦皇汉武”的那个辉煌时代。那个由内忧外患开始,直至征服列强的秦汉时代。因此,自汉朝以后,所有的民族都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族、男子汉,使用汉语和汉字。甚至宇宙银河,也被认为是连着汉水的天河,称作银汉、河汉。后来的汉丞相曹操就曾写下“星汉灿烂”的名句。

  《史记》以精练的中国古文,汇成五十二万字的巨著,成为中国史书的珍宝。《史记》的体裁模式,从此成为一种规范,两千年来的中国史书,都没有跳出司马迁所创立的范畴。

  司马迁祠堂建于宋代。通往祠堂的99级台阶之间,有一副重要的牌匾。“史笔昭世”,这是对司马迁职业人格的最高评价。但是,一说到史官的职业,我们就能预感到它背后潜藏的杀机。

  董狐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史官,他不畏惧执政大臣赵盾的权势,秉笔直书“赵盾弑君”,就是记下赵盾谋杀国君,被孔子誉为良史。而齐国的太史记录了崔杼杀君王,却被当场砍死,他的兄弟立刻接替他的职务,又因为如实记录而被杀,连续三个兄弟被杀死之后,第四个兄弟又赶来接替职务,继续如实记录。如此不畏权势,不计生死,是史官的职责所在。但是,真能这样秉笔直书,就常常难逃厄运。这座祠堂的主人,正是一位史官。

  进入太史祠。穿过献殿,便是寝殿。正中暖阁里是司马迁的彩塑坐像,他身着红袍,手握竹简,束发长须,神态庄重安详,面孔稍稍偏向左面。按这座祠堂坐西南朝东北的方位,司马迁正是面朝北方。他为什么要面朝北方呢?

  他所关注的,一定是发生在北方的大事。

  汉朝开国以来,北方强悍的匈奴屡屡侵犯边境。反击匈奴进犯,对于通过暴力夺取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似乎应该没什么问题。

  翻开司马迁的《史记》就知道,历史完全不是那样。

  面对北方的匈奴,汉高祖刘邦总是屡屡败北,他虽然统一了中原,政权的稳定却不能乐观。《史记》不断记载着“……悉收秦所使蒙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侵盗代云……攻太原至晋阳下……”。

  刘邦打败了项羽,平息了韩信、彭越和英布叛乱后不久,回到故乡沛县,在故旧父老面前万分得意,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时候,中原周围的少数民族虎视眈眈,早已把中原包围得水泄不通。

  这是因为西汉王朝完成中原统一的时候,匈奴部落也在大漠北部完成了统一,势力范围东至辽东半岛,西至今天的新疆,南部收回了被中国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面积比中原的版图还大。尽管今天的研究显示,匈奴从人种学上也许不同于汉人,但为什么匈奴要屡屡进犯中原呢?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匈奴人认为他们也是炎黄子孙,中国也有他们一份。而根本原因是,中原的富庶,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永远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也无法阻挡这种诱惑。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乘着刚刚打败项羽、统一中国的余威,亲自率领大军向匈奴进攻。结果刘邦大败,在山西大同东部被团团围住,后来使用黄金珠宝贿赂匈奴王后,才侥幸突围逃走。

  匈奴如此强大,怎样才能保证边疆稳定呢?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刘邦转而采纳和亲政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女婿,不再与岳父作对。

  刘邦去世,吕后以皇太后身份掌握了政权。然而,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根本没有把汉朝放在眼里,他写了一封信戏弄吕后说:“听说你死了男人,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当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吕后虽然气的吐血,也无可奈何,只好回答说:“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