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强调作品应该具备强有力的“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剧作家强调作品应该具备强有力的“底”
2010年02月03日 14:4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戏剧就是一个‘场’,需要很多人的参与。”最近,著名学者汪晖、戴锦华、韩毓海、王炎等相聚一堂,从《田沁鑫的戏剧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发,对田沁鑫的导演作品做了深度回顾及解读,同时讨论了当下中国话剧界的现状及发展。

  田沁鑫是当下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舞台剧作导演,《田沁鑫的戏剧场》回顾了她十年来的创作历程,从《断腕》、《生死场》、《赵氏孤儿》到《红玫瑰与白玫瑰》、《明》,田沁鑫的话剧一直引发中国知识界和文化界最有深度的关注和讨论。《田沁鑫的戏剧场》尽数收入与掀起巨大轰动的那些话剧相关的导演阐述、创作手记、媒体访谈及专家座谈,完整呈现出田沁鑫融当代文学艺术观与东方传统于一体的戏剧美学风格。

  评论家王炎在座谈会上说,从田沁鑫的几部话剧可以看到整个中国话剧及与北京人艺为核心的话剧场的折射。“田沁鑫在形式上强调低调,色彩运用比较简单,变化不太多。对戏剧本身或者对对话的要求比较高,对于舞美的依赖性比较低。”到了《生死场》,形式探索更多,先锋性越来越强,像时空的转换,在同一个空间中进行很多探索性的尝试。在汪晖的印象中,田沁鑫的作品总给人强烈的冲击,无论是舞台还是情绪,好像都能传达出来。“看戏的时候你会觉出她的处理非常细致,整体感觉是泼墨似的,情绪非常饱满地冲击出来。”他说对田沁鑫戏里面的场景印象很深,剧作常常在舞台动作和人物之间构成一种印象,给观众阐释的空间。“田沁鑫在舞台技巧上越来越走向成熟,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位杰出导演之一。”汪晖说,他特别希望像田沁鑫这样无论是激情思考还是技巧都有相当能量的导演,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爆发点。学者戴锦华说,在看田沁鑫的《生死场》时,感觉自己丧失了分析能力,“在整个剧场当中有一个不断爆炸膨胀的东西,最后这个膨胀被封闭在剧场当中。这是不断的增长的能量,我当时产生了很少有的一种感觉,就是激情在剧场当中回旋。”她说,自己所关注到的田沁鑫的剧场是一个被充满的剧场,被炸裂开的剧场,而不是空洞的剧场。田沁鑫的《生死场》令她改变了对戏剧的态度。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公司总经理高秀芹说,通过文字,可以看到舞台上爆裂、激烈状态的田沁鑫。

  田沁鑫表示,做戏剧需要有责任感,要自省能不能产生“底”的效用。田沁鑫解释,“底”是戏剧有力量、有文化、有思考、有穿透力。剧作家要思考怎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内容上特别好的、强有力的“底”给他,而不是看完戏就走。

  记者 舒晋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