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无法守住卡夫卡遗稿 两姐妹背水一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恐无法守住卡夫卡遗稿 两姐妹背水一战
2010年02月03日 14:5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拉维夫白发两姐妹恐怕将无法守住所藏卡夫卡大量遗稿的所有权,读者和学者们现在可以郑重期待,这批遗稿将很快能从数十年的积尘中重见天日。

  一家以色列法庭已经下令,要求埃娃·霍费和露特·魏斯勒姐妹在15日内,与强烈要求得到遗稿的以色列国家图书馆达成协议,否则将动用公差,强行打开稿箱,清点档案。

  到目前为止,只有埃娃和露特知道遗稿中到底深藏了多少宝贝。

  《每日电讯报》1月21日报道,姐妹俩从妈妈埃丝特·霍费处继承了卡夫卡遗稿,而霍妈妈已于2008年101岁时去世。她生前是卡夫卡密友和遗嘱执行人马克斯·布罗德的秘书。卡夫卡死于1924年,布罗德死于1968年,此后这批无价文稿在霍家深藏不露至今。

  卡夫卡死前叮嘱布罗德集齐自己所有的日记、书信和手稿,不要看,全烧光,“片纸不留”。但布罗德违逆好友遗愿,将其长短篇小说、书信和日记陆续整理付梓,为20世纪现代文学宝库立下大功。不过,据信卡夫卡的作品仅有一小部分面世,尚有大量私档及未完成之作不为人知。

  1939年,德军攻入捷克斯洛伐克时,布罗德将手稿塞入行李箱,逃往特拉维夫。

  他死后,宝贝很可能就在霍妈妈的寒舍内藏了几十年,几乎漫不经心地堆放在潮湿的一楼,无小偷窃宝之虞,倒有几十只野猫自由徜徉其间。

  现在,宝贝终于被正式当成了宝贝,装入六个箱子,送进银行保险库。五箱在以色列,一箱在瑞士苏黎世。

  特拉维夫大学的努里特·佩吉正在写作关于布罗德的博士论文,她对不负责任的老太太们充满了义愤。她说,到现在为止,学者们仍然不知道卡夫夫遗稿到底有哪些内容。正所谓,学问基本靠等,研究基本靠猜。

  “这是40年的愤怒,”佩吉女士说,“连看一眼都不准,尤其是一个女人打着保护卡夫卡遗产的旗号。”

  以色列国家图书馆无力借用国家力量,强行进入霍家,将宝贝收归国有,所以只能跟霍妈妈耗到101岁,待她终于过世后,才向法院提诉,称霍妈妈无权将宝贝遗赠两个女儿。国图律师认为,布罗德嘱霍妈妈妥善处理遗稿,以使其最终归入公共档案馆。由于霍妈妈一心违约,已无权再将遗稿传给两女。

  已故的霍妈妈还被控私卖部分文稿。有一次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她因涉嫌走私被捕,警察在她包里找到了卡夫卡所写的信件和旅行日记。此后,霍妈妈同意国家档案机构为宝贝编目,但外界始终怀疑老太太将最珍贵的文稿秘藏而不示人。

  1988年,霍妈妈终于得手。她以110万英镑的高价,通过索斯比拍卖行卖出了卡夫卡名作《审判》的手稿,表面上的买主是位书商,而真正的买家是德国政府。

  两姐妹之一埃娃·霍费的律师表示,霍小姐将提出上诉,因为布罗德的遗嘱并未排除霍妈妈卖稿到海外,或遗赠女儿之举。

  卡夫卡死后86年,发生了如此之多的不应该。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后人已经看到了伟大的《变形记》、《城堡》、《审判》和《美国》,现在也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看到更多。他的未出版遗稿经风历雨,或许还遭受过野猫便溺,但现在,置身于银行库房,且饱受外界关注,已有相当的安全保证了。

  记者康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