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捐赠的戏剧博物馆:历史珍珠重展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一位老人捐赠的戏剧博物馆:历史珍珠重展现
2010年02月20日 16:39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87年,黄殿祺(右二)与邓颖超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上海戏剧学院,有一个由天津学者捐赠的陈列室,吸引着众多教师、学子和外国友人到此参观。这里展出着来自天津600年老城厢的文化遗存,古代家具、戏剧脸谱、天津剪纸和戏剧专著等收藏品303件。

  给参观者印象深刻的还有《捐赠者的话》。

  当今盛世,收藏成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家具和民间工艺美术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可谓弥足珍贵。我国虽早在宋朝时就有《木经》三卷,可惜未能流传后世。明代的《鲁班经》是一部家具专著,将明式家具推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件家具和民间工艺品都在诉说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曲折经历,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将这些天津600年老城厢的文化遗存赠给艺术院校,目的是为教师、学生、创作者、研究者和广大观众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为的是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祖国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这位捐赠者就是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戏剧博物馆首任馆长黄殿祺。

  那天很冷。平时熙熙攘攘的鼓楼商业街变得冷冷清清。敲开黄先生家门时,他刚刚从沈阳道回来,整个人还处在“冰凉”状态。这次他的收获是花了20元买回一个木制的“斗”,看上去非常古旧。他指着木头上隐约可见的文字告诉我说,这里可能记录着年代或者其他信息。说话的时候,黄先生脸上绽放着欣喜的笑容。

  黄先生的老伴儿从厨房出来,给他端来一碗热茶。“他这是‘职业病’,没办法。多少年了,就像‘耗子’一样,把人家不要的‘破烂’买回家。您看我们家乱的!一张旧报纸都有用……”

  黄先生依旧欣赏着刚买来的“斗”,好像老伴儿说的是别人。见此情景,他的老伴儿爽朗地大笑起来。

  “职业病”?黄殿祺对老伴儿给他的“定语”并不质疑。依然用研究员的专注神情盯着眼前的“宝贝”,好像这块旧木头里真有什么稀奇。环顾四周,发现黄先生的“书房”很大,几乎占据了这套住宅除卧室以外的所有领地,无数的书籍、文稿、脸谱、剪纸及各种收藏品填满了上上下下的空间。仔细看,发现这里的许多东西都与戏剧有关。于是,我们的话题便从天津戏剧博物馆说起……

  与“大戏台”的不解之缘

  现在,不少来天津的人都要去参观戏剧博物馆,因为它不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馆内的收藏品也很丰富。馆内展出着中国戏曲简史陈列、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天津戏剧展品陈列和广东会馆歌舞台复原陈列。戏剧历史的文化风韵吸引着许许多多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为展示天津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津戏剧博物馆建于 1986年1月,设址在原来的天津广东会馆,主体建筑是一个大戏台。这个大戏台始建于1907年,是一个“伸出式舞台”,台口没有一根柱子,观众的视线不受任何阻碍。舞台的正中筑有悬臂“鸡笼”式藻井,图金漆绿,工艺精美,设计科学,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就可以把舞台上的声音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等都曾经在这里演出。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天津的时候,曾经在这个台上演讲。1919年,正在天津上学的邓颖超曾经为募捐灾款在这个戏楼里演戏。而参观者谁也想不到,1986年时这里还是一个破烂不堪的仓库。一座破旧的老建筑如何变成了中国第一个以戏剧为专业的博物馆?黄先生讲了一段故事。

  黄殿祺说他与戏剧博物馆是“天生有缘”。他在天津卫老城厢长大,上小学的时候天天路过广东会馆。那时虽然他还是个孩子,但他非常惊叹广东会馆那精美的建筑,特别是那美轮美奂的大戏台,常常让他流连忘返。也正是广东会馆和老天津民族文化的熏陶使黄殿祺从小爱上了戏剧。上世纪50年代,他在一家制作曲别针的小工厂当学徒时,广东会馆已经变成了一所学校,他下了班就到这里补习高中课程。

  后来,黄殿祺考上了河北省话剧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虽然单位在保定,每次回天津的时候他仍然忘不了到广东会馆去看看,他的不少舞台设计作品的灵感都是从这里得到的。那时,他的一位同学正在这所学校当老师,两个人一有机会就研究这座古建筑,把许多细节都拍了照片。

  1982年,调回天津的黄殿祺到了天津市文化局艺术处工作。当时,广东会馆的大戏楼已经变成了一个盛满破烂的仓库。遇到下雨的时候,学生还要到里边做操。可喜的是,学校的领导有较好的文化保护意识,大戏台基本保持完好。

  当时,黄殿祺正参加我国第一部《中国戏曲志·天津传》的编写,对戏曲历史的研究加深了他对这个大戏台的热爱。他想,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戏剧博物馆,如果借用广东会馆的建筑和这个大戏台,建一个戏剧博物馆该有多好!

  但仔细一想,他不禁为自己的想法吃惊。要知道,将一个已经变成破烂仓库的旧建筑恢复成古戏楼的原貌,需要解决多少问题?学校要搬迁,建筑要复原,戏台要装修……资金从何而来?

  朋友们都说,他这个梦做得太离谱。但是,他却执著地认为这就是“历史使命”。他不但开始了调查研究,还着手给市政府写了一份《调查报告》。

  深埋的珍珠重见天日

  1984年6月,黄殿祺终于将这份报告完成了。《建议把广东会馆装修成天津戏剧艺术纪念馆的报告》从环境、大门、门前、院中、戏楼的结构、装饰,到复原的设想、防火措施等一一做了分析和设计,并就其成立的意义和今后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他在报告中用了许多照片说明自己的观点,戏台、藻井、砖雕、木雕、柱础、四合院……一一展现。

  当这份图文并茂的报告通过文化局领导交到了市领导手中的时候,立即引起了重视。时任市长李瑞环当即做了重要批示,并指示有关领导实地考察。随后,李瑞环还亲自到现场调研。

  1986年1月1日,天津戏剧博物馆盛装开放,黄殿祺任首任馆长。当时的馆藏文物已经有700多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戏装、扇面、书画、老唱片、戏单、老照片等文物全面展示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天津的戏剧文化。许多戏剧爱好者在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文物送到了博物馆。现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宝”,为保护和弘扬戏剧文化作出了贡献。

  从此,黄殿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致力于弘扬、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事业中,直到8年后他到了艺术研究所,仍然乐此不疲。而且步子越来越大,与众多的文化学者一起参与了保护老城厢、抢救大直沽天妃宫遗址、保护估衣街等行动中。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