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不能一切向钱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庙会,不能一切向钱看
2010年02月22日 08:49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城区共举办了16档庙会,加上各郊区,总数竟达30多档,堪称历史记录。庙会越办越多,当然是好事,但奇怪的是,今年游人流量大幅下滑,比去年少了40多万(去年为380万人次,今年为336.5万人次)。与此同时,颇多摊主抱怨赔钱了,“标王”谷胜立甚至还遭遇“讨债”的尴尬局面。

  为何游人少了?是传统庙会失去吸引力了?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出在庙会本身。

  首先,今天许多庙会能否算“庙会”值得争议。就笔者理解,庙会与“庙市”是不同的,传统春节赶“庙会”,寄托着人们祈福、感恩等颇多文化内涵,通过进香、花会、文艺表演、工艺展示等,人们获取心灵的满足,这,才是传统庙会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很难想象它能几千年传承不衰,不断发展。所以说,庙会的根本是文化,而非商业。可我们今天的庙会,是不是依旧如此呢?

  回想当年地坛庙会刚推出时,鬃人白、毛猴曹、脸谱双、风筝哈等多位民间艺术大师现场表演,正是他们的参与,打造了地坛庙会的品牌,使之成为展示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窗口。可几年后,这些大师就不得不离开庙会,庙会的游人多了,摊位费水涨船高,“标王”已能拍到30多万,哪个民间艺术也付不起这个价,于是,经济挤走了文化,表面上看,庙会们赚大了,可从长期看,真的如此吗?

  10元的羊肉串,涨到了20元;传统北京小吃越来越少,各地快餐济济一堂;一档庙会还没逛下来,塑料风车就已经散架了……试问,这样的美食大会、塑料大会、凑热闹大会,如何吸引游人?大家凭什么牺牲宝贵的时间,来给你捧场呢?回想今年北京的30多档庙会中,真正办出文化底蕴的庙会,究竟有多少?

  庙会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这不是搞搞模仿表演,卖卖羊肉串就能替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积淀,办不出北京风格,这样的庙会还不如不办。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能一切向钱看,只顾眼前利益,否则伤害的是北京庙会的品牌,当这个品牌最终被贬低成杂货市、节日大集时,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40万游人了。

  事实证明,放弃文化坚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就算短时期赚到了钱,从长期看也是得不偿失。是时候了,我们应坐下来认真检讨一下:为什么庙会越开越多,却越来越没吸引力?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流失了40万游人,但愿,能换回一个明白。

  蔡辉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