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看”《红楼梦》出新说:贾宝玉是个反面典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反看”《红楼梦》出新说:贾宝玉是个反面典型
2010年02月22日 10:0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读者在柜台前翻阅《反看红楼梦》。孙戉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成书二百余年,《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学者和读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日前,已经百花齐放的红学研究领域又有了新话题——

  近日,一本名为《反看红楼梦》的书,对于《红楼梦》的主题和作者身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看法。其中不乏出人意表,甚至颠覆性的观点。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原是报纸编辑的宗春启,听听他从一个编辑的角度是如何理解《红楼梦》的。

  -《红楼梦》是劝世之作

  鲁迅曾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可见,《红楼梦》成书二百余年来,关于该书主题命意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看红楼梦》的作者宗春启开宗明义,提出《红楼梦》应反着读的观点。

  宗春启认为,中国的古典小说,有些是要反着读的。比如《水浒》,正着读是一部诲盗之书,反着读,方看出它是一部警世之书,意在警告当政者:任用不贤,不行仁义,官逼则民反矣。比如《金瓶梅》,正着读就是一部诲淫之书,反着读,方看出它是一部诫人之书,意在警告世人,如果像西门庆这般荒淫无道,下场便是断子绝孙、家破人亡。

  同样,如果读者只看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繁华热闹,而看不到贵族子弟终于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致家族败落的悲惨结局,便不能了解作者著书的深意。

  宗春启对记者说,反着读并非他的标新立异之论,其实作者曾在书中多次暗示过。小说开始,作者就提到这部书又名《风月宝鉴》。而风月宝鉴的实物出现在第十二回:“王熙凤苦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被相思病折磨得九死一生时,忽来一跛足道人,给贾瑞一面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名为“风月宝鉴”。道士再三叮嘱:此镜只可照他的背面,可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但是千万不可照正面,要紧、要紧!道士叮嘱贾瑞,也就是作者在叮嘱读者:看《红楼梦》,要看反面,不要看正面!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书?历来说法种种,不一而足。有人说它是言情小说,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有人说这部小说讽刺的是清代某豪门贵族,有人说它的故事里面隐藏着一部清宫秘史,还有人说,这部小说是一部青春与爱情的颂歌。

  宗春启认为,反着读才能明白:《红楼梦》是一本写给封建时代世家子弟的教科书,是指示纨绔膏粱生活方向的教材。

  -贾宝玉是个反面典型

  在历来的观点中,贾宝玉是作者歌颂的正面形象。但宗春启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观点脱离了小说的文本本身,是以今人的观点去附会古人。在他看来,贾宝玉是作者为正在腐化下去的封建贵族子弟树立的反面典型。宗春启认为,正是因为贾宝玉不愿意承担他本该承担的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拒绝成材,终于成为一个于国于家都没有用处的废物。作者的本意是: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那么,贾宝玉究竟怎么不好呢?小说中列举了许多他的荒唐之举。宗春启认为,宝玉的第一不肖之处是他不肯学。他虽然很聪明,自小就认识不少字,却不喜欢读书学习正经东西,专爱在女孩儿中间厮混,给她们研个胭脂、调个脂粉什么的。更不像话的是,他喜欢猴在女孩儿身上,吃人家嘴上的胭脂;他喜欢用人家女孩儿洗过脸的残水洗脸,还愿意喝女孩儿尝过的汤。

  他不愿意走仕途也就罢了,家族里的大事小情他也一概不管不问,只知安富尊荣享清福,眼看着家族日益衰败,终于“树倒猢狲散”。他的生活态度和他的行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受谴责的。

  作者不厌琐碎、不厌细腻地讲述贾宝玉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告诉读者,如果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文章,甘心做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废人,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

  与传统观点一样,宗春启也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贾宝玉的原型。正是因为晚景的凄凉,才使作者反省年轻时的荒唐。作者正是要用自己的教训来警示其他贵族子弟们。

  宗春启告诉记者,其实《红楼梦》中对于宝玉不肖的评价比比皆是,但许多学者认为,那并非作者本意,而是正话反说,这样理解恰恰曲解了作者。《红楼梦》虽然要反着读,但小说中的许多话却需要正着听。

  -曹雪芹并非原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几乎是已成定论观点。但《反读红楼梦》的作者宗春启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曹雪芹不是这部小说的唯一作者,在他批阅增删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红楼梦》里的故事也不是发生在曹家;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的原型。

  宗春启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批书的脂砚斋,曹雪芹乃至后来的高鹗都是编辑者。小说开篇,石头在经历过一番尘世繁华后,重回青埂峰下,把自己的经历都一一写下。此时,空空道人来到青埂峰下看到这些文字,又听原作者陈述了一番此书的好处,“思忖半晌”之后,“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这就把书的来历交代得十分清楚了:“石头”原创了《石头记》,空空道人把故事抄录回来修改润色以传世。也就是说,在空空道人接手时,这部书已经是个有头有尾的、比较的完整故事了。他“从头到尾抄录回来”,“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才有了《红楼梦》。宗春启认为,这位空空道人便是曹雪芹。

  那么,怎么证明石头就是脂砚斋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红楼梦》,删掉了脂批。没有脂批的书方便了读者阅读,但是也删减了大量的信息。宗春启认为,脂批透露了几个信息:一、小说中的故事,是脂砚斋的亲身经历;二、脂砚斋就是故事中的贾宝玉;三、批书人脂砚斋也是《石头记》的作者。

  宗春启认为,从曹雪芹的年龄和曹家败落的时间上看,《红楼梦》也不可能是在写曹家的历史。曹家败落于雍正五年的抄家,现在普遍认为曹雪芹生于雍正元年,也就是说雍正五年曹雪芹才四岁。四岁的孩子对锦衣玉食的生活能有多少记忆?能经历什么“梦幻”?能有多少“情事”?又何谈“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更无法想象他能根据这些记忆,写出如此一部内容充实丰满的小说了。可见,《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原型应该是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增删、润色这个故事的编辑者。

  宗春启认为,后四十回的故事不出自于高鹗,而是高鹗根据曹雪芹的某次未定残稿编辑而成。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出版者程伟元在序中称,自己数年以来,在藏书家和旧书摊上收集了几十卷《红楼梦》,“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扬,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

  程伟元说的那位友人,就是后四十回的编辑者高鹗。胡适先生认为,这段话是程伟元编出来骗人的。宗春启说,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程伟元的这段话了。

  很多学者认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多有接不上榫之处,应该是高鹗曲解了作者的原意。但宗春启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前八十回里也有许多对不上榫的地方。以此证明后四十回是别人续作的理由并不充分。后四十回的有些错误,跟前八十回的性质和形式完全相同,说明是出自一人之手。有些错误非常明显,比如元春的存年,如果是别人续作,只要稍作推算,就不会得出四十三岁的结果来。高鹗将错就错,不过是尊重原著而已。

  本报记者 黄加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