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能否从春晚开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低碳,能否从春晚开始?
2010年02月22日 16:45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年前有人评出春晚最不愿看到的十张脸,大概有赵本山、巩汉林、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郭冬临、姜昆、冯巩、小沈阳等。而事与评者愿违,在春晚露脸的基本上又是这拨人。这如同首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评出的《三枪拍案惊奇》获得最令人失望影片、导演、男演员三项奖一样,并未影响人家在国内挣足了钱,又奔赴国外去参评国际大奖。这些评比都是一家之言,即使代表了“广大群众”、“广大网民”,也很难代表全体网民和群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以我泱泱中华观者之众,再招你烦的人也会有人捧上天。

  其实,每年春晚过后,都会七嘴八舌议论一阵儿;而结果往往是不议白不议,议了也白议,议的人始终未议出什么好主意,办晚会的人依然故我,未见有什么大改进。晚会节目的标准是什么?那么多明星大腕,谁上谁下,谁说了算?关注晚会的民众其实并不知情,更没有参与“拍板”的权力,最终还是以少数有决定权的人的好恶,取舍定夺。例如那“十张脸”,倒不是说他们演技不行,而是演出的内容实在平淡无奇,演出风格也形成固定程式,与出道儿时的作品都无法相比。年复一年,老看他们那一套,用文话讲叫“审美疲劳”,用俗话讲叫“令人生厌”,能不遭人诟病么?春节期间,笔者专门浏览了一下全国各地方台的春节娱乐节目,发现真有令人叫绝的演员和节目,他们怎么就上不了春晚呢?

  根据历年的经验,再讨论春晚节目的质量问题,看来意义已不是很大。倒是春晚这出“戏”究竟该如何演,很值得一议。这些年给人一种错觉: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道盛宴”,好像没有春晚,就不叫过年。媒体也年年重复报道:除夕之夜,一家人欢欢乐乐吃罢团圆饭,高高兴兴围坐一起看春晚。而春晚的实际收视效果如何,没见哪位记者深入到百姓家庭做过实地调查。真实的情况是:春晚开始,多数人正举家欢宴,海阔天空神聊,无暇顾及电视屏幕;宴毕,外面震耳的爆竹声逐渐密集,年轻人捧着手机开始埋头收信息、发短信,亲朋好友拜年的电话铃声同时接连响起;老年人则借此拉家常,忆往事……真正专注晚会的能有几人?真想欣赏品味节目,大都得事后“补课”看重播。而据说,制作这么一台收视率高、收视效果并不理想的晚会,费用高达成百上千万元,再加上各路演职员的准备、审查、彩排等综合费用,成本之高,恐怕会令国人咋舌。倒不如各地电视台、文艺团体选送些精品节目,由央视串起来,搞个“集萃”录播晚会,原来的现场演职员、观众都回家过年,省时省力省钱,还免去许多有关春晚的“八卦”传闻,岂不皆大欢喜?

  作家毕淑敏年前撰文,讲到春节的“节”也含有节俭之意,见解独到,言之在理;更有人直言提倡过个“低碳春节”,也甚合国情民意。践行之,不妨就从“春晚”开始。

  郭棣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