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护城河改“暗沟”:65年保密的“战备工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护城河改“暗沟”:65年保密的“战备工程”
2010年02月23日 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58年北京河湖规划图(护城河呈现完整的“品”字结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运河般宽阔的护城河,是这幅风景画的主体,岸坡下有幼童在芦苇中像青蛙一样玩耍,水面上浮游着群群白鸭,溅着水花,发出嘎嘎的声音回答着主人的呼唤。提着洋铁桶下到岸边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这幅田园般的景致……”

  这是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游记《北京的城门与城墙》中描述的二十世纪初的前三门护城河。

  今天的人们,在前三门所见只有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如风景画一般的护城河却消失了。

  护城河为什么消失?又是如何消失的?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当事人、查阅资料,重温这段历史。

  “53版”规划被否

  1956年秋天,绕着老北京城流淌了五百多年的护城河迎来一批“不速之客”,这些人一不观光,二不渡河,人人手里擎一个金属框,在河岸边与沿河的城墙上比来比去。金属框不算大,上面坠着个小水泡,还有一根马尾,别看它简简单单,却是地道的专业测量工具,测绘工作全仗它。测量员们通过马尾看一眼标尺,然后就用铅笔在随身携带的图纸板上画一笔……他们的任务委实不易,要完成全城四十多公里护城河河道的测绘工作——这在护城河数百年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提起老北京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金中都和元大都时期,但真正成形还得从明代算起。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大军攻占元大都,为便于防守,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并利用高粱河、积水潭作为北护城河。1419年,又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并开挖新护城河,即前三门护城河。至于东、西护城河,则仍按元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前三门护城河接通。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防蒙古骑兵对京城安全的威胁,修建了包围南郊的外城,同时竣有城壕,形成了今天的南护城河。各条护城河的水都汇集到东便门,经大通桥,入通惠河,北京护城河“品”字形格局自此初步形成。

  有人说,护城河是老北京的魂儿。

  数百余年间,护城河上舟楫往来,京城百姓大多从朝阳门外登舟,沿护城河南下至东便门或通惠闸,举家出行。冬天,前三门护城河和南护城河都开辟冰上运输线,坐冰船出游省钱、方便。旧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前三门护城河上灯影绰绰,又成为老百姓放河灯、赏河灯的好去处。上世纪20年代,瑞典美术史家、汉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用绘画般的细腻笔触记录道:“像运河一样的护城河变得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美丽——护城河两岸柳枝拂扬,河中白鸭成群,现出一片生机。常常可以看到作为渡船的方形平底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支起阳篷,沿混浊的运河被人们用竹篙撑动……”

  据解放初的测算,北京护城河的总长度为41.19公里。其中,西北护城河(西直门至德胜门外松林闸)长1.84公里,东北护城河(松林闸至东便门)长10.91公里,西护城河(西直门至西便门)长5.22公里,前三门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7.74公里,南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长15.48公里。

  但此时的护城河已不像喜仁龙笔下记载得那般可人,尤其是前三门护城河。作为惟一一条横穿北京旧城的人工河,随着清末漕运的废止,前三门护城河成了北京最大的排污明渠。现居住在崇文区草厂七条85岁的李玉焕老人回忆起前三门护城河来,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又脏又臭!”老人解放前从河北嫁到北京来,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就是穿过河上小桥走到婆家。头一回进京城,看啥都新鲜,可就是觉得这河没一点“可人”的地方,此后的几十年生活里,她几乎再未到河边去过,“河里全是垃圾,甚至死猫死狗都往里扔,岸边十多米外才有人家,多数都是贫苦人家,没人往这河跟前凑。”

  1952年,首都各项建设事业步入正轨,城市规划被提上重要议程,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的彭真亲自兼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主任。这当中,水系规划以及与之互为表里的护城河治理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备受关注。

  1953年,水系规划初步方案出台。在这个后来简称为“53版”的水系规划中,北京城水网交织堪比“威尼斯”,城区内有长达107公里的河道,水面宽达40米至60米,设13个船闸,船只往来畅通无阻。不过,规划甫出,即饱受质疑。北京历来缺水,当时京城的水源玉泉山已是细流涓涓,元代郭守敬开辟的水源白浮泉已经枯竭,建设大面积的河湖并不现实,方案随即被否定。这才有了1956年秋天重新展开的河道测绘与规划设计工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