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女诗人南京“重生” 诗歌把她带出内心牢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瘫痪女诗人南京“重生” 诗歌把她带出内心牢笼
2010年02月24日 08:59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躺在病上的谢颖和她的母亲。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20年前,她因手术失败不幸瘫痪,日前来宁手术将重新站立

  一个无意的机会,听到了谢颖的故事。这个28岁的姑娘瘫痪在床已近20 年,手术失败、家境贫困让她一次次与重新站立失之交臂,身体更每况愈下。而卧病在床的10多年里,女孩从一名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残疾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就在虎年春节前,谢颖一家慕名来到南京市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一次成功的接骨手术为姑娘迎来了直立甚至行走的希望。

  瘫痪姑娘南京喜获“新生”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南京解放路上的协和医院,术后谢颖从鼓楼医院转到这里,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姑娘躺在病床上,白皙的脸略有些浮肿,在讲述自己坎坷多舛的经历时,她的笑容却始终开朗。

  谢颖9岁时被确诊为患脊柱侧弯,次年父母辞去工作卖掉房子,来到北京某医院接受治疗,但手术失败。手术钢丝钢管遗留在体内,使谢颖高烧了整整8年。医生劝其再次进行手术,但此时的谢颖一家早已囊中空空,债台高筑,几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遑论手术。

  就这样,一家三口在北京艰难地“漂”着,直立行走对谢颖来说,越来越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直到去年,北京一些好心人帮助谢颖凑齐了费用,可医生说,谢颖的骨骼快要成型了,此时做手术风险很大,他们推荐了南京鼓楼医院的邱勇教授,“他是国内最顶尖的脊柱外科专家,找他主刀成功率会更大。”

  南京之行比预期还要顺利,手术取得成功,她被告知,如果接下来的康复治疗一切顺利,少则四五月就可重新站立。

  诗歌把她带出内心的牢笼

  在谢颖的案头,记者看到了一本名为《橄榄泉》的诗集,作者正是她本人。在卧病的10多年里,女孩从一名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残疾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我从2003年开始写诗,也是在这一年,我接触了网络,开始写博客。”她告诉记者,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一度非常自闭,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是诗歌把我带出了内心的牢笼。”短短几年时间,谢颖在诗歌方面的天赋充分展现,她在《80后诗选》、《十人诗选》、《青春诗刊》、《红枫林》等刊物发表几百首作品,还曾获华语杯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以及首届博客诗歌大赛二等奖。

  在作品《不能静下来》中,谢颖这样写道:“我不想听/也不想说//我只想保持/一个弓型的姿态/在我的床上沉思//用静来回应/脑中思维的翻腾。”她告诉记者:“诗歌已经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会永远写下去。”

  24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谢颖使用最频繁的词,就是“谢谢”。她感谢鼓楼医院和邱勇教授给了她肉体的“重生”,感谢诗歌给了她精神上的“重生”,更感谢在求医漫漫10余年里遇到的那些数不尽的好人。

  北京媒体人、诗人艾若是“好人”中最特殊的一位,他已经关注了谢颖整整10年,除了自己慷慨解囊,更组织了多次社会募捐,而远比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他将谢颖引入了诗歌的大门。“无意中看到她的日记,发现这个不幸的女孩很有诗歌的感觉与天赋。”昨天,特意赶到南京看望谢颖的艾若告诉记者。2006年,24 岁的谢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橄榄泉》。

  艾若昨天告诉记者,他此行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通过义卖谢颖诗集的方式,再为这位不幸的姑娘筹些康复治疗的费用,毕竟在未来数月内,每天数百元的支出对这个家庭来说,已无异天文数字。他说,“欢迎那些有意帮助谢颖的人到协和医院,来看一看她的坚强,听一听她的乐观,读一读她的诗。” 

  本报记者 张 磊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