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的角色切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当年明月”的角色切换
2010年03月11日 09:54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个试图把生存与生活摆得黑白分明的人。朝九晚五的时间里,他叫石悦,是海关总署的公务员,拿着优厚的工作酬金,做着不算吃力的公差。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四五点之间,他开始进行角色转换,回到家后就变成天涯上的“当年明月”,在网上写作“明朝那些事儿”。

  对于许多人面对的生存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石悦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他幸运地考上了200多人中录取一名的海关总署的公务员,为的是有一个正经体面的社会职位和一份丰厚的薪水,至于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显然并不重要。而回到家后,在网上奋笔疾书,则是他的个人兴趣。在十多年前刚开始写的时候,他没有指望这个兴趣能为他带来什么名与利,但这并不妨碍他用比白天更投入更热情的方式实现愿望。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状态就是:白天挣钱不投入,晚上投入不挣钱。“不投入”三个字,很可能会让领导觉得刺眼。而事实上的情况是,如果一个员工向领导汇报自己对待工作“精神十分投入”,不是员工自作多情,就是领导太傻太天真。只要态度认真,行为努力,工作有成果,已经是难得的好员工,精神投不投入,根本不需要管,也没法管。换一种说法,石悦的平衡来自于对工作与兴趣双重的低期望值:不期望工作有趣;不期望兴趣赚钱。

  相当一部分人用这种方式平衡着工作和生活。比如作家卡夫卡,白天的工作是半官方组织“劳工事故保险局”文员,回到家后关起门来写小说。据说他在工作中人缘不错,曾在12年的时间里从“助理员”被提升到高级职位的“总秘书”,这和他小说中传达的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人际沟通的绝望大相径庭。可以说,他仅把自己的一个侧面向工作这个舞台展示,而把他最看重的一面全部在小说里释放。当然这种平衡方法也是有条件的。一是用以维系生存的工作不能太忙;二是兴趣爱好能够在非工作时段完成。我记得一位在投行找到工作,却热爱平面设计的读者有过这样的困惑。他的困难在于工作时间太长,以至于回家只想睡觉。若想同时不丢掉兴趣,大概只能换一个收入没现在高,但相对轻松的活儿了吧。

  但是若把兴趣爱好养成了名利双收的事业,新问题也就来了。当《明朝那些事儿》(六)出版时,书号方已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转换成与作者就职单位同属一家的中国海关出版社。这里面的利益纠葛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也,明眼人也可以看出七七八八。兴趣养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与纯粹的兴趣差之甚远。附着在兴趣上的利益与是非带来的烦恼有时甚至超过了兴趣本身带来的乐趣。但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更像是幸福的烦恼,若还不识趣地抱怨,就矫情了。

  摘自FT 中文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