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演够六百场 第374场最令人铭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茶馆》演够六百场 第374场最令人铭心
2010年03月11日 10:31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造中国一出话剧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

  《茶馆》今天演够六百场 第374场最令人铭心

  北京人艺有信心将它演满一千场

  2010年3月10日。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热爱戏剧、热爱人艺的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剧场里座无虚席。随着大幕拉开,“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再次上演,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北京人艺的看家剧目《茶馆》迎来了第600场演出。这也创造了目前中国一出话剧演出最多的场次。

  郑榕来了,蓝天野来了,朱旭来了,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来了,焦菊隐先生的儿子来了,濮存昕和杨立新来了,朱旭、吕中来了……50多年600场,这对于人艺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话剧演员都演过曹禺先生的《雷雨》、《原野》,许多话剧院也演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和《龙须沟》,还有些话剧团也多次演出郭沫若先生的《屈原》、《蔡文姬》,唯有《茶馆》这一出,只有北京人艺一家在演,也只有人艺一家能演。

  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在演出前的纪念仪式上说,北京人艺的首要任务就是继承、守望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产。“这是我们的共识,我们决不做败家子儿。”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中国话剧的最高成就。这出三幕话剧以旧北京裕泰大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揭示了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蓝天野今天还清楚地记得1957年的12月2日当老舍第一次读剧本时大家的震撼。

  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于1958年3月29日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浓郁的北京风情、深刻的历史感慨与人生况味,经过于是之、蓝天野、郑榕、童超、英若诚、胡宗温、黄宗洛等一批卓有才华的艺术家的精彩呈现,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在五十多年的历程中,《茶馆》经历坎坷,既有过1963年5月上演时受到“左”的干扰被硬加进了“红线”,又有“文革”初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的经历。由于不正常的环境,《茶馆》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只演出了50多场。

  直到1979年2月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复排演出《茶馆》,那时这出话剧的打造者老舍先生和焦菊隐先生均已经去世了。1980年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15城市访问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被西方戏剧家称为是“东方戏剧的奇迹”,在德国的首次演出时,演员共谢幕27次长达7分多钟,中国话剧成功走向世界。其后又赴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地演出,《茶馆》为中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在茶馆的600场演出中,1992年7月16日的第374场最令人刻骨铭心,那是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第一版的告别演出。本来这一天《茶馆》的演出是为了庆祝北京人艺的四十华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场告别演出,只不过从那场演出后他们再也没有能够集合在一起演出。那天晚上的演出是无法形容的,演出结束之时,全场的观众全部起立以十分热烈的掌声等候演员谢幕。于是之先生深深的鞠躬,使全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又等了许多年,1999年,北京人艺以才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林兆华任导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冯远征等一批中坚力量担当主演。2005年夏,北京人艺“焦版”《茶馆》恢复,林兆华任复排艺术指导,并于当年出访美国。

  在新版中饰演秦仲义的杨立新说,正是《茶馆》、《雷雨》等经典剧目奠定了北京人艺的风格,因此《茶馆》以及《茶馆》所代表的人艺的风格决不能丢掉。“我们很有幸能够接受老一辈艺术家的熏陶,能够有幸接着老一辈艺术家把《茶馆》的辉煌继续下去。《茶馆》是一面旗帜,是中国戏剧宝塔尖上的明珠,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超越它,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有不亚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戏剧艺术。”

  600场是令人骄傲的,但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首演中扮演大公秦二爷的蓝天野说,《茶馆》是一座艺术殿堂,它的建筑师是北京人艺,栋梁是老舍、焦菊隐、夏淳,演员则是殿堂里的一砖一瓦。“1979年复演时,栋梁离开了我们,现场600场时,当年的大多数砖瓦也离开了我们,正在充当砖瓦的这些人有的也快退休了,但《茶馆》的辉煌不会结束,它会永久地演下去,像西方的《哈姆雷特》、《悭吝人》一样,象中国的《西厢记》、《窦娥冤》一样,永远传承下去。”

  (记者杨雪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