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活动进入更活跃的时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质活动进入更活跃的时期?
2010年03月15日 14:55 来源: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地质活动进入更活跃的时期?

  2 月27 日凌晨,智利发生的里氏8.8 级地震,和之前在海地发生的7.3 级地震,在时间上仅有一个半月之隔。地球进入了一个更为频繁的地震期?华盛顿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美国地质勘查局专家布赖恩·阿特华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两场地震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对于智利地震而言,人们更需要担心的,是如何在新一轮海啸袭击中避难的问题。

  2 月27 日发生的智利地震,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尽管在级数上,8.8 级不是有史以来发生过的最高级数的地震,但它的破坏力仍属罕见。布赖恩·阿特华特(Brain Atwater),华盛顿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美国地质勘查局(USGS)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考虑一场地震的力量大小,通常和两大要素相联系,一是地震的测量单位,里氏级数,即地震释放的能量级;另一方面还要考量地震的强度,后者要看地震具体发生在哪里。很多因素会影响地震的强度,比如地震震源离地面的深浅等。阿特华特认为,就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而言,智利地震是海地地震的500 倍,相当于整个美国一个月所耗费的能量。“这是一场非常可怕的地震。”阿特华特强调说。

  “地震都是随机发作的”

  虽然是一场“国家灾难”,但是在智利发生的8.8 级强震,对于大多数地质专家而言,却并不是多么意外的事。位于南美洲的智利一直是地震高发带,“这已经是智利发生过的第五次大地震了。”阿特华特介绍说。1960 年,智利就曾发生过一场里氏9.5 级的地震,是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地震。

  但是智利的这次地震还是引起很多恐慌和猜测。就在大约一个半月前,一场里氏7.3 级的强震在海地发生,距今仍余波未了。两场强震间隔如此接近,加上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很多人开始怀疑,地震如此频繁地发作,是否意味着地球地质是否真的在发生变化,或者说,由于气候变化的触发,地球终于开始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对人类而言可能是毁灭性的。在智利地震爆发期间,一些地质专家也发表论文表示,在过去的15年内,地球的地质活动的确比以往变得更加活跃了。

  “地震频繁发作,并不表示,这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相比以往,现在的地质运动并没有形成明显地、会变得更频繁的趋势。地震都是随机发生的。”在采访中,阿特华特对记者说。他不同意将两场间隔较近的地震,看作是某种更大范围自然灾难的征兆。

  因为同时在USGS 任职,阿特华特对很多地震的爆发及震区地质环境都做过研究和分析。他认为,从一位地质专家的立场去看,他们只会关注造成每一场地震的具体原因何在,而不会把不同地方发生的地震简单地放在一起去联想或做预测。“智利的地震有一部分是因为火山爆发的原因,而海地地震则是因为相邻板块的碰撞和挤压。这是完全不同的地质变化造成的地震类型。还有人提及智利和海地位于同一个经度圈,因而在这两处的地震有特别的联系,我则觉得不能这样解释,地震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阿特华特说。

  更需警惕海啸来袭

  与“地质运动更加频繁”这样的猜测相比,阿特华特认为,眼下更需要担心的,是如何在由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中避难的问题。

  “震心在海洋中的地震就会造成海啸,地震越强,海啸越强烈。”阿特华特介绍说,这就像人们将手放在水桶中晃动,摇晃得越快,所形成的波浪或漩涡就会越大。人们说地震造成海啸,其实并不是指震动造成的海啸,而是海底地壳的运动和海水的运动形成反作用,导致海啸产生。

  智利地震看起来符合一切可以产生巨大海啸的条件。这次地震的震心正好位于纳斯卡(Nazca)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交界的地方,纳斯卡板块每年向南美洲板块沉降约8 厘米,在沉降的过程中,南美洲板块因为受到挤压而积聚能量,而另一方面,这片区域还同时处于一圈火山爆发频繁的区域,各种力量产生的巨大摩擦,令震源附近的海底地壳上下运动,抬升海水,极易引起巨大的海啸。另外,此次在智利发生的地震,震源离地表只有55 公里,属于浅源地震的一种,因此它所爆发的力量也会格外巨大。

  日本专家根据地震数据绘制出一幅海啸运动模拟图,发布在USGS 网站:海浪从地震中心、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涌出,24 小时后,层层扩散的巨浪穿越太平洋海域,直达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日本等沿海地区。1960 年智利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曾给日本带去摧毁性的灾难,这次地震虽不如当年强烈,但仍让模拟图中海浪所过的大多数国家,立刻拉响了一级戒备的警报。

  文/吴慧雯,曹婕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