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副主席陶思炎:海洋文化亟待抢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民协副主席陶思炎:海洋文化亟待抢救
2010年03月17日 15: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海洋文化亟待抢救——访中国民协副主席陶思炎

  “海盐文化、渔村文化、海洋神话传说……这些都是我国海洋文化中的瑰宝,在沿海和海岛的开发热中必须冷静地加以紧急抢救和系统整理。”在日前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协副主席、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陶思炎建议,尽快启动“中国海洋文化资料抢救工程”,对我国海岸、海洋文化进行保护。会议期间,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陶思炎代表。

  记者:和其他文化遗产相比,人们对于海洋文化的关注还比较少。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海洋文化呢?

  陶思炎:我国的沿海地区和海岛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料。我国的海洋文化包括海洋渔业文化、海盐文化、海洋渔村文化、海洋交通文化、海上移民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神话传说、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民间信仰、海洋旅游文化等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记者:您提出紧急保护我国海洋文化的依据是什么?

  陶思炎: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海岸线近两万公里,北、中、南各段均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积淀着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料,且联系着内地与域外,是我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并构成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历史上还从未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资料做过统一而深入的调查,它们散落在实物、文字、图片、风俗、口头文学、信仰观念及其他口述资料中,亟待补课式地加以整体的搜集与整理。其次,随着沿海和海岛开发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海洋文化载体正在萎缩,如渔村、海洋神话、海图海志、海洋民俗、盐民船民等都在逐步地减少、弱化或消隐。

  记者:据您了解,其他国家在海洋文化保护这方面的工作是怎样的?

  陶思炎:日本等国高度重视海洋文化资料的搜集,拿渔业来说,日本已由有关的文化研究机构对各地的渔捞活动、品种产量、渔事信仰、渔民状况、渔村村落、渔民民俗、渔民族谱、渔业志、渔村志、航海图、航海日志、渔民书信、契约文书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并对文档原件加以持续的征集和收存。

  记者:在当下,提出紧急保护海洋文化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陶思炎:当前我国的海洋开发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沿海开发从渤海湾、江苏沿海地区、沪浙闽粤直到北部湾沿海,已先后进入了发展的规划和实施阶段,不少地区已从沿海开发延伸到海中人工造岛,沿海和海岛已成为最有希望的“热土”,迎来了中国人亲近海洋的新时代。我国对于海洋文化资料的收存极为有限,不利于我国海岸和海上的系统发展,也与海洋文化大国的身份不相符合。

  再者,海洋文化资料的收集有利于解决国际上领海、海洋资源等问题,一旦发生关于海洋资源、国家安全等争端,可拿出相应资料证据,不至于无据可查。

  记者:针对海洋文化保护,您提出怎样的具体实施措施?

  陶思炎:我提出4点建议:尽快启动“中国海洋文化资料抢救工程”,由国家统一部署、发动,统一要求,统一进度,沿海各省市协同联动,分别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织对各地各类海洋文化资料的调查,加以抢救性的收录和整理。在沿海各省市建海洋文化资料馆,征集、采录、收藏各类传统的海洋文化资料,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加入到海洋文化的研究行列之中。加强我国海洋文化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并使之与我国沿海和海洋开发长期互动并进。修订各地沿海和海岛开发规划,把海洋文化建设也纳入规划之中,避免对海洋资源做单一的产业开发,要有海洋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为海洋文化资料的保护、研究和应用留下足够的空间。

  作者:余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