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部队》究竟耍了哪一手绝活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拆弹部队》究竟耍了哪一手绝活儿?
2010年03月22日 13:3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一届的奥斯卡奖,《拆弹部队》PK掉了《阿凡达》,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剪辑”六项大奖。前妻赢了原夫,“小矮子”大卫战胜了巨人歌利亚。我无意评价这一届奥斯卡奖的评比;历史总在告诉后来人:结局往往比一百个专家的“精准分析”更能左右事态的走向。

  实事求是地说,当初看《拆弹部队》,它并没有给我太大的震撼。它对战争的表现和人性的开掘,还应该说是 “老一套”的,并没有超过好莱坞过去拍的一些战争片,也没带来什么更新的“东东”。就整体效果说,它也远不如那些经典片来得精彩。

  那么,“拆弹部队”究竟是耍了哪一手绝活儿,把小金人拿到手的呢?巧的是,在奥斯卡颁奖前,英国的一个电影大奖也颁给了这个我认为并不怎么特别出色的“拆弹部队”。历史上两大电影强国的两大电影大奖怎么就那么巧地都看上了这支“拆弹部队”呢?

  我想答案是既简单又明白的:英美两国都是入侵伊拉克的“部队”,他们至今仍因为伊拉克这场战争而弄得焦头烂额。然而美国和英国都急需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投下那么大本钱发动和参与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一篇文章中说得清楚:《拆弹》的获奖“无非是已流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理念’再次得以延续、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影片与奖项中的遥相呼应”。而另一则发在中国经济网上的报道则说得更加直接:“《拆弹部队》获奖,美国人洗白对伊战争。 ”这话说得有点直白,但真真正正说出了美英两国电影人潜在的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还有一种他们从来也没抛弃过的“现实感”和“现实意识”。

  为了张扬自己的主流价值和洗白这场战争,标榜美国军人又是怎样 “人性化”的,《拆弹部队》在某些细节的运用上甚至夸张和不真实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连美国军方的拆弹部队也不得不公开出来说这部影片在某些方面是不真实的。但它还是获得了为世人所垂涎的奥斯卡大奖。这能不能让我们一些影人稍稍清醒一点?在票房和技术面前,艺术(当然包括电影)的现实性和现实(包括政治的)需求永远不会退居二线。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现实的(包括政治的)需求和标准罢了。好莱坞和奥斯卡也绝不例外,绝不可能免俗。

  陆天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