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烂的书”与“最美的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最烂的书”与“最美的书”
2010年03月30日 09:3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国内书媒记者和作家、学者共同推选了2009“烂书榜”,让人惊讶的是,曾引起广泛争议的《中国不高兴》、石康的《奋斗乌托邦》、余秋雨的《问学》、郎咸平的《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都名列其中,郭敬明继《小时代》登上烂书榜后,又凭借《小时代2》再获提名……

  对“烂书”的评选,或因阅读趣味之异,或因评判标准不同,一度众说纷纭,但它至少提醒人们,不管图书市场如何潮来潮去,普通读者的心里却还自有优劣的评判标准。推选2009“烂书榜”的人员,虽未能说就代表广大读者、网友、书评家,但至少体现了一种民间声音。不少提名者是在长年对书业观察后,自愿参加并撰写评语的。

  有趣的是,也在不久前,由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刚刚结束的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在每年11月,中国都会举行“中国最美的书”评选,面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评委由中外业界专家或学者担任。2009年共评选出《诗经》等21种“中国最美的书”,并悉数参加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诗经》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不只因为它是一部著名的古籍,更因为它所蕴涵的广博的人类智慧、思想和经验,以及此中与我们生活、心灵的联系。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历经千年而经典地位从未动摇,早已化成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之中,代代流传。记得一位西方美学家分析一些人类伟大著作带给我们阅读感受时曾说,“作品体现在读者身心中时就被对象化,向某种历史开放,每次阅读都使它保持在这种历史之中,它的意义也从中不断得到丰富,更准确地说,每次阅读都部分地发现这一意义的丰富性。”——美丽的图书,每次阅读都能使人获得新的裨益!

  在阅读的领域,衡量的标准往往深藏于读者心中,作品的价值常常隐匿在时间深处。有的书光焰似火,但很快熄灭;有的书温润如玉,却千年如斯;有的书被一时之人阅读,有的书被万世之人典藏……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经典,缺乏的正是发现经典的眼睛,与品位经典的心境。有的时候,看看满街五花八门的图书,不禁悄悄问自己,在这奔腾的文化长河中,我们随流而过,激荡跳跃,但真正抓住的有什么?

  凡是在阅读的土壤中不生根的东西,都将会被文化的长河无情带走,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读者,我们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精神食粮?

  杜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