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副主席叶辛: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不是那么重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协副主席叶辛: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不是那么重要
2010年04月03日 10:56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协副主席叶辛:最好作品多在年轻时写出

  叶辛,生于1949年,上海人,代表作品有《蹉跎岁月》、《孽债》等。

  中国作协副主席、《孽债》作者叶辛是一个极其随和的人,接受采访时,他总是喜欢和记者开玩笑。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回答记者的提问,他很少用肯定句或否定句,他习惯用探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和他对谈,不会有压力,不过当你细细回味他的话时,你会发现,他的观点,他的答案早已蕴含其中,只是,他不喜欢锋芒毕露罢了。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学需要时间来证明

  中国文坛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是标准问题,还是文学水平的差异,至今尚无定论。叶辛身在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位置上,理所当然要思考。他暂不愿就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是否有差距下一个定论,但有一点他认为是明确的,在中国文学的评论体系里,思想性是最重要的,而在外国的文学评价体系中,这一点不是绝对因素。他特别提到,“回顾唐、宋、元、明、清时期,我们的作品没有输给外国人,但这些优秀的作品,也没有多少翻译成外文,传播到国外”。他认为,中国文学是否有优秀的作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并不是那么重要,而是需要时间的检验,作品本身的内涵,远比一个奖项更有意义。

  国内文学奖

  只要是文学都有评选资格

  茅盾文学奖颁给了麦家、鲁迅文学奖把网络文学纳入评选,都引发了争论。叶辛觉得,这两个奖的新动向非常正常,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麦家的《暗算》,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它们都是文学。既然是属于文学的范畴,那么就不该去深究它以什么样的载体、方式来传播。他还特别提到了80后、90后作家,他认为,这部分作家虽然目前的作品可能比较个人化,但随着他们思考的深入,作品会逐渐成熟起来,“回过头看我们年轻时候的作品,不是和他们一样?再翻看世界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顶尖的作家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写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更自由的空间”。

  首席记者 巫天旭 文 张质 摄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