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读书时代开机有益 韩寒地位被罗贯中取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数字化读书时代开机有益 韩寒地位被罗贯中取代
2010年04月21日 09:28 来源: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韩寒正式退出“读者最喜爱的10位作家”之列,取代他的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而其老对手郭敬明的位置却依然坚挺。在2010年世界阅读日到来之际,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韩寒的退出”便是该报告的精确结果。该报告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纸质出版物的阅读者数量仍然下跌不止,可谓危机四伏。

  【纸质出版物阅读量】

  每5天才读一份报

  较之前6次国民阅读调查,本次国民阅读调查覆盖了中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回收最终有效问卷达到空前的19005份。经过加权,可推及全国11.84亿的人口。因此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其中,一个令人颇感欣慰的数字是,在2008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中显示只有49.3%的人读纸质图书,有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读书,而在此次调查中,18-70周岁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达到了50.1%,勉强超过了一半,多年的下跌趋势被遏制。

  但即便是纸质图书0.8%的增长,也未必能说明问题。有出版人告诉记者,对于这个增长,他宁愿将其视作一种正常的摇摆,而不是大趋势的改变。纸质出版物的颓势依然存在。比如,此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一面是图书阅读的微涨,一面却是报纸期刊阅读量的锐减。2009年国民人均年阅读传统纸质版报纸73.01份,比上年减少了15.59份,平均每5天才读一份报,而人均年阅读传统纸质版期刊6.97本,也比上年减少了1.23本。由于阅读量下降,纸质媒体的广告直接受到了影响,于是这些数字足以让报纸杂志社感到危机所在。

  【数字化阅读量】

  每天阅读时间超过《新闻联播》

  尽管国民买报纸阅读变得越来越不起劲,但他们似乎毫不吝啬上网时间。此次接受调查的18-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比例达24.6%,这个数字比去年的调查增长了0.1%。而在这批“触网”的国民,他们每天上网时间已经长达34.09分钟,比央视的一档《新闻联播》还要长,其中,阅读数字图书和手机图书的人也在迅速增加。

  毫无疑问的是,迅猛发展的网络自然要对传统纸媒阅读率降低负责,因为更为迅捷的网络,无疑正在侵占过去那些霸主的生存空间。在这些 “触网”的受访者中,有91%的人说,他们在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这意味着,现在网络和传统纸媒的较量,已经进入了“有我无你”的状态。过去所谓纸媒与网络“和平共处”的设想,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传统书业的自救】

  怎么把书价降下来?

  在现在这个剑拔弩张的局面下,一些出版机构为了自救,纷纷转向数字出版领域,推出数字化图书和阅读器,而且许多纸媒也开始大张旗鼓地扩建自己的网站,实现即时报道。他们认为这样便可以实现收费阅读,从而摆脱目前的危机。但是显然有一点是被忽视了。此次国民阅读调查中的一个数字值得关注,所有“触网”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收费阅读的上限是3.45元,而现在有的数字图书远远超过了这个价格。

  除了出版速度缓慢之外,定价过高,也是目前传统纸媒遭遇困境的原因。受访者说,他们能接受的图书平均价格为11.17元,可是现在的新书,20元都算是便宜的。可是记者昨天问了一些出版人士,他们认为现在要想把书价降到11.17元很难,书装帧得不好看,读者肯定不会买,但装帧等成本年年增加。此外,作者,尤其是一些名家的要价也在飙升,版税率一般都超过10%。难怪有出版商哀叹,现在一些名家是踩着“出版社的尸体”前进。

  书价降不下来,图书便失去了一个竞争砝码。同时,既然有91%的人说,他们看了电子书就不会买纸质书,这本身就在说明,纸质书已经失去了个性,变得可以被替代。专家分析,这和内容有关。现在都是快餐书,上网阅读和购书阅读没有本质区别。“如果现在巴尔扎克在世,他写了本书,肯定有人愿意买书收藏。”

  【读者最喜爱作家】

  韩寒被罗贯中取代

  尽管网络阅读如此咄咄逼人,但可能会让传统出版人稍稍舒一口气的是,在“读者最喜爱的十位作家”之中,暂时没有一位网络写手。和去年一样,位列前三名的依然是金庸、鲁迅、琼瑶。有意思的是,这三位名家都封笔了,而位子却这么稳,这说明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经典。

  排第七位的郭敬明是入列的唯一的80后写手。去年排第十位的韩寒,今年却杳无踪迹,这和他埋头办杂志和赛车,很久没有新书出版有关。他的位置被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替代。不过也有人认为,韩寒被罗贯中取代这件事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意味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向传统和古典回归。事实上,古代名著在国民阅读调查中一直是“读者最喜欢的10本书”的常客,这次《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四大名著也毫无悬念地包揽前四名。

  本报记者 郦亮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