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之争”颇似继承传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故里之争”颇似继承传统
2010年04月30日 09:1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有报道说,全国有30多个地方在争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湖南常德桃源县、湖北十堰竹山县、江苏连云港宿城乡、江西九江星子县、安徽黟县等。循例都“有理有据”地认为,自己那里才是《桃花源记》的真正原型。

  这种事情如今已经见得太多,“观众们”都该厌烦了吧?反正我的这种感觉十分强烈。本来已经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忽然想起日前读李贽《焚书》时的一个“发现”,谈及的居然是李白的“籍贯”问题!而“李白故里”之争当下不是正如火如荼吗?看看前人怎么说,庶几可以借鉴。况且,卓吾老夫子说得实在太有意思,实在不忍“独乐乐”。

  那是卓吾先生读史所得,由杨慎的议论而起兴:“(李)白慕谢东山,故自号山东李白。杜子美云‘汝与山东李白好’是也。刘昫修《唐书》,乃以白为山东人,遂致纷纷耳。”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倘若这样说明对这位大学者印象还不够深刻,那么说他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版权所有者,大家可能就恍然大悟。对,那阕《临江仙》虽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作者却并非罗贯中,最近饱受抄袭非议的汪晖先生,大抵承继的就是罗贯中这种不注明出处的做法。结果,明明是转引别人的,让读者误以为是他自己的。谢东山,即淝水之战中指挥淡定的谢安。杨慎主要是想说,李白籍贯山东的说法如何荒诞不经。当下的“李白故里”之争牵涉了两国四市,国内的分别是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和甘肃天水,并无山东介入。山东方面没有揪住《旧唐书》的片言只字跟着起哄,是听从了杨慎的告诫,还是自家连圣人都有好几个,根本不屑于此?

  卓吾先生接着杨慎的见解说话了:“蜀人则以白为蜀产, 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那么,“李白故里”之争,看似在这个讲“文化”的时代才热闹起来, 其实已经历史悠久了。老夫子说到这里,干脆打起圆场:“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 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 莫争莫争!”

  这里得明确一下,“亦是巴西人”的“巴西”,不是首都叫做巴西利亚的那个国度,而是指四川西部,“巴东三峡巫峡长”的那种 “巴”。“李白故里”之争诚然超越了国界,但来争的那个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谁叫咱们那位著名的郭大诗人在《李白与杜甫》中开篇就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呢!当然,那不是他“考证”出来的,但他的传播作用无人能望其项背。此外,卓吾老夫子的议论快则快矣,但我真担心他的圆场弄巧成拙,所谓会稽人、浔阳人、夜郎人说无端掀起风浪,给那几个地方的人们旋即抓住“证据”。———开个玩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李白思的究竟是哪里?只有寄望有朝一日能起之于地下而问个清楚了。至于“桃花源”,要起陶潜而问之?全都如此的话,“地下”的古人怕要乱作一团了。尽管“之争”是一种文化传统,要怪,还是得怪今人的庸人自扰吧。

  潮白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