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音乐人网上“练摊” 交易网发展前景不明朗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草根音乐人网上“练摊” 交易网发展前景不明朗
2010年05月06日 13:18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卖菜有大声吆喝的,音乐也能如此?

  登录“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出售歌词,可定做”;“甩卖曲子,不带版权价格200元起400元封顶”;“歌曲出售,一万元,绝对红”;“便宜卖歌,词曲伴奏一次买断,2000元一首,也可买署名权,价钱再议”;“经典伤感男歌出售——2万元,诚意价,谢绝恶意压价”……各种叫卖信息扑面而来,好生热闹。

  像这样的音乐交易网站不止一家。

  5年前,魏枫以一己之力创办了“音乐买卖网”。魏枫狂热地爱好音乐,编曲、写词、演唱、出单曲,整天跟一帮同样爱好音乐的人泡在一起。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他发现身边朋友们的大量原创音乐作品难以出售。“一方面很多优秀的词曲作者和音乐作品因没有展示的机会而被埋没,另一方面大批歌手和艺术单位又无处寻找好作品。”他决定搭建一个音乐交易平台,为音乐创作人员,尤其是词曲作者铺设音乐商品化平台,也为供需双方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

  对网友而言,只要注册成为音乐买卖网会员,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音乐主页,上传自己的作品并标价。魏枫并不参与具体交易,也不对交易负责。“我这个网站只是为音乐人提供一个平台,我只是负责网站日常的会员管理和歌曲的发布审核,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因为网站的公益性,魏枫无力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每年只能投入一千多元做基本维护。“所以一直做不大。”据他介绍,音乐买卖网目前每周成交作品只有三四首,有时甚至更少。

  通过音乐交易网站出售音乐作品的,多为普通的音乐制作人。一位网名叫“心乐—黄星”的音乐制作人,近两年来已在“中国原创音乐交易基地”网站上挂了近200首音乐作品,至今卖掉了几十首,价钱在几千元至一两万元不等。“以前都是去唱片公司推销、推介自己的作品,现在唱片公司都不景气,几乎不买我们这些无名之辈的作品,所以我们转向了网络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他说。

  很多音乐DIY者也热衷于拿自己的作品“练摊”。网友“壹个人的浪漫”便是其中一位。他其实是一名医生,但酷爱音乐,一口气在音乐买卖网上挂出了10首作品在售,标价从5000元到15000元不等。

  除了音乐制作人和音乐DIY者,也有录音工作室借此平台招揽生意。比如有家工作室就鲜明地打出了自己的宣传语:精雕细琢,实力保证,给我你的清唱,还你丰满原创。

  那么,都是什么人会网购音乐作品呢?“前两年经营彩铃下载等业务的SP(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很火,一方面他们会自己成立工作室,一天就能制作20首歌;另一方面他们会大量从网上买歌,然后放到中国移动等信息平台上。”十三月唱片公司老总卢中强说。

  普通网友也是一个购买群。通过个性化定制,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原创歌曲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比如有位网友就发布了这样一条求购帖子:“一个一直深爱着的女孩,不了了之地分手,可我还是深爱着她。没有什么送的,想送她一首歌,祝她幸福。大意就是我一直爱着你,从未变过,每天都为你心痛,为你流泪。一切都是我的错。不祈求你的原谅,只希望你以后能过得幸福快乐。是说唱歌词,伴奏就用《电台情歌说唱版》。详情面议。”

  此外,有些不知名的歌手也会从网上购买歌曲。至于唱片公司,则不太青睐这个渠道。用星文唱片公司总经理刘思齐的话说,网上交易的音乐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少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网友“壹个人的浪漫”也坦陈,大多数上传的所谓原创音乐“很网络化,感觉与网络歌曲没多大区别,很多作品雷同。”

  “近年来唱片公司对原创作品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且长期以来唱片公司固化了欣赏风格,更倾向于和有名的音乐制作人合作,比如台湾公司青睐张亚东,大陆的更喜欢小柯。”卢中强说,“网上买卖音乐作品,更多是带有草根特征的民间商户交易,成交量比较有限。”

  的确,音乐交易网的发展前景确实不太明朗。“野歌音乐交易网”创办者白江涛说,他的目的是赚钱,然而钱并不好赚。“买方大都不太满意——有好作品都自己拿去唱了,没人愿意拿来卖;价格也是个问题,没法定的,尤其是词曲。”如今靠音乐后期制作,白江涛独自苦苦支撑着网站。

  李红艳 任衍

  问 题

  网上交易或滋生“音乐枪手”

  “陈楚生的那首成名代表作其实就是从网上买的,他买断了版权和署名权。”采访过程中,一位网友无意间说了一句。另据一位唱片公司老总透露,这种“枪手现象”在流行音乐界并非孤例。

  “枪手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触到了网上音乐交易的痛处——音乐版权。音乐交易无论通过网络还是其他任何渠道都绕不开版权这一关,而版权的权威认证需要通过版权局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收录的原创音乐已达十多万首,要想都获得权威的版权认证,有些不太现实。于是,“中国原创音乐基地”选择回避版权问题,对音乐版权交易采取不介入的策略。“只要网站人气上来了,盈利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无线增值、广告、商务活动、虚拟产品,但肯定不在版权这儿。”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市场总监周士淇说。

  不论是魏枫的“音乐买卖网”,还是周士淇的“中国原创音乐基地”,都并不介入实际的音乐交易过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对上传作品的真实性和版权问题做出认定——他们也无此权限。而一个缺少权威版权认证的作品一旦投入交易,极有可能为日后的版权纠纷埋下隐患。在版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希冀交易有多活跃显然是不现实的。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