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消费职场与爱情的碎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辽宁日报:消费职场与爱情的碎片
2010年05月06日 14:22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杜拉拉升职记》,这部两年前畅销的职场小说,经过影视的华丽包装,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伴随才女导演徐静蕾电影版的热议,姚晨话剧版的紧随其后,以及王珞丹电视剧版的播出,“杜拉拉”一时成为都市文化消费的新宠,职场文化也再次受到关注。

  与小说原作相同,电影讲述杜拉拉进入外企DB公司一路奋斗打拼,终于成为这家全球500强企业的人事总监,并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光鲜亮丽的画面,快速切换的镜头,美女、跑车、摩天大厦、快节奏的时间,甚至是偌大的广告牌,这一切都突显了都市的时尚与新潮,带来新鲜与华丽的视听感受。

  徐静蕾将杜拉拉的“升职记”转换为“爱情记”,消解了小说原作的个体价值诉求与励志母题。正如徐静蕾所说,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爱情,让职场走开。

  在原作的励志主线被成功“碎片化”之后,观众无疑将期待的视野放在了爱情的故事主线上。在表现爱情的主要场景上,那些夸张的耳环、变换的发型、颜色百搭的服饰无疑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这当然也包括男主角黄立行的一身身行头。在一个个特写和中景镜头中,老徐与黄立行的爱情戏表演就这样奇异地附着在这些五彩绚烂的衬托中,对角色的把握与表情的拿捏倒像是无所用心,使得本应出彩的感情戏怅然若失。如同徐静蕾已不再年轻的脸孔,厚厚的粉底下已然是剩余青春的痕迹,她对杜拉拉内心情感的表现没有打动人心的起伏与波澜,保持得并不算姣好的身材即便是带有色情展示意味的激情出演,也显得与电影中的杜拉拉并不相称,徒然地给商业片的色情元素添加苍白的一笔。

  小说原作中爱情链条的薄弱使电影的爱情讲述先天不足,改编也没能弥补这种缺憾。电影后半段,为了情节进展,爱情与升职的线索彼此穿插,并不服帖,充满破碎的片段之感。尤其是杜拉拉与王伟的分手情节,玫瑰的阴谋设计显得突兀而乖张,也许是之前情感逻辑的内在发展与推动设置缺少力量,情感的爆发有些莫名其妙,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爱情的可信性。也许是演员自身内在气质与角色契合,莫文蔚对玫瑰的诠释恰到好处,无论是舞池中性感舞动的玫瑰,还是职场中展示现代女性自信的玫瑰,都如一条妖媚的蛇,创造了女人魅惑的完美形象。

  影片结尾的大团圆,因为在意料之中也让人充满期待。但铺垫的镜头无序而混乱,构不成情节发展足够的推动力。影片结束,字幕滚动,接续放映的是电影拍摄的搞笑片花,再一次明确地告知观众——这只是个故事,苍白空洞而快乐的故事,只需要一笑了之,就如同咀嚼口香糖,爽口清新的口香糖嚼过之后尽可以满意而轻松地丢弃和遗忘。

  《杜拉拉升职记》,这个原本励志或爱情的故事文本,终于完成了自己后现代的碎片化过程,一个个碎片尽管闪亮却如同那些被抽离了现实感与真实感的都市时尚镜头,那些制造了职场幻象和白领阶层自我想象的虚拟镜头,那些显现资本逻辑的植入广告的拼接镜头,那些已成为消费陷阱与消费符号的奢侈名牌镜头。而杜拉拉这个被商业包装和裹挟着再次横冲出世的大众文化消费宠儿,也必然连缀着它电影化的爱情碎片和职场碎片,沦落为又一个浮夸而空洞的名词。

  牛寒婷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