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链”:曾阅读威尔斯科幻小说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毛泽东的“读书链”:曾阅读威尔斯科幻小说等
2010年05月10日 10:04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感于毛泽东的“读书链”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酷爱读书成习惯。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仅读书多,而且涉猎范围广。既有古今文史著作,也有一些冷门书籍。如威尔斯的小说《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前苏联科学家威廉斯写的《土壤学》,等等。毛泽东是发自内心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因而是真读真学,而不是为了做个样子。他读书的技巧是,经典书反复读、相同书对照读,除了批注外,他还注重讨论式阅读。就是在这种读书习惯的支配下,毛泽东一生饱读诗书。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因病被担架抬着仍坚持看《列宁与革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让工作人员读给他听。

  读有所得长知识。延安时期,毛泽东拾起了20年前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日记的开头说:“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他的日记实际上是其读书随笔和感悟,是想通过书写使所读的书得以消化,变成知识。毛泽东就是这样,通过读文史典籍,了解历史知识;通过读近代以来的西方著作和有关研究西方的著作,放眼看世界;通过读《共产党宣言》,找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毛泽东在延安写《新民主主义论》一书时,就读了十几遍《共产党宣言》。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到知识,在延安时期,他还办起了20多所学校,从艺术学院、妇女学院,到青年干部学院,再到民族干部学院,一应俱全。毛泽东还经常亲自到各个学校讲课。这都体现出毛泽东希望让知识根植大众的良苦用心。

  得而能用生智慧。有了知识不等于有智慧,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活用书。毛泽东曾讲《史记》中记载的刘邦善于纳谏而取得胜利,项羽一意孤行而导致“霸王别姬”,是要在党内倡导民主作风;讲《战国策》中的《触詟说赵太后》一文,则是提醒领导干部在如何教育和锻炼下一代的问题上,要注意不能让子女“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智慧的获得要有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并上升为游刃有余的综合能力,使自己有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就是出色的口才文才干才和良好的素养,让人敬佩、敬重、敬仰。

  用而生巧会创新。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而这种使用就是要有一种创新和创造。没有创新的学问是机械的、教条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阅读和理论创造,确立了他此后看待实践、分析问题的两个最根本的方法和一个根本主张。“两个根本方法”是指实事求是和对立统一,“一个根本主张”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真读真学,在哲学上写出《矛盾论》、《实践论》,军事上写出《论持久战》等,政治上写出《新民主主义论》,文化上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都是理论的创造,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还主张读书要求甚解。对于知识的获得要全面,这样才能把握准、看得清,从而更好地创造性工作,进一步找到创新点。

  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是对毛泽东读书生涯的深刻总结。当前,全党全军正在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一股学习之风蓬勃兴起。如何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呢?毛泽东的“读书链”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方向和前进目标。

  肖 健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