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版“世外桃源”隐身长宁 诸多谜团待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清末版“世外桃源”隐身长宁 诸多谜团待解
2010年05月11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测量内城。
测量红砂石堆砌的瞭望台的高度。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成都5月11日电(杨容)在四川长宁县铜锣乡峰顶寺山,当地人近日发现了依险峻的山势而修建的内外两层高大的围墙,内墙包围面积100亩左右,外墙包围范围达1万亩,围墙将内外隔断。经当地文物专家推测,疑为清朝末年显贵为避战乱修建的“世外桃源”。

  这一古城墙遗址位于铜锣乡龙峰村的峰顶寺上,距离该乡场镇约6公里远。峰顶寺海拔827米,遗址在接近山顶的地方。分为内城墙和外城墙。内城墙又分为古城门和古城墙两个部分。古城门高大挺拔,屹立于悬崖之边,城门高接近2米,宽3米左右。门槽、门栓和插栓孔清晰如故。与古城门相连接的古城墙高2.5米左右,顺着山间的小路蜿蜒盘绕。据当地村民介绍,古城墙长达2000多米,几乎包围了峰顶寺山上围,每隔数米,还设有小寨门,一共发现有4个小寨门。

  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从古城门往左100米处,发现一处大石块砌成的平台。平台地势高且险峻,站在平台上可看到前、左、右三个大方向的情况。经推测这是一座观测“敌情”的瞭望台。

  龙丰村63岁的姚文学老人说:“古城墙在爷爷辈就存在了,起码有100多年的历史。顺着古城门右手走,60多米处的石墙上雕有‘天平池’三个很大的正楷字。”不过,记者在老人带领下去寻找未发现这三个字。

  外城墙距离内城墙非常远,建筑相对简易,主要依靠山势的险峻而建,与内城墙一样,所有建筑材料为红砂石,皆为就地取材。外城墙同样有4道门,东面的城门高2米左右,宽1.7米,门槽、门栓和插栓孔非常清晰。

  在山顶处有一座寺庙,如今只剩下一座房子。在房前100余米处发现了石刻的狮子和门栓,以及散落的石碑。石碑均由整石雕刻而成,其中一块长宽各50厘米左右的碑上雕刻着5名穿戴整齐的官员,手拿官扁,作揖状,还有1名手举屏风的侍女。石像人物衣帽特征是典型的清代服饰。在一块残缺的字碑上,刻有“嘉庆XX年间重修”等模糊的字样,估计修建时间很早。

  多年守庙的85岁的罗华珍老人说,在屋后还发现了100余块刻着小罗汉图案的石块。后山还有石刻的观音像和散落的莲花宝座。不过,庙门、寺庙墙等均已在文革期间损毁。

  峰顶寺山位置险要,修筑了高高的城墙,在古时可起到防御作用。根据走访观测,在外城门上发现“咸丰十一年”的字样,推断该城墙建于150年以前。长宁县旅游文体局文管所副所长卢根柱说:“所有建筑城墙的石头都经过打磨,看古城墙的建筑的规模和修建方式,绝不是短时间能建成的,估计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成。”

  文物专家的推测证明了围墙内的“世外桃源”的主人在此居住已久。那么住在此的是谁呢?当地老百姓中普遍流传着古城墙兴建于太平天国时期“长毛子”居住过的故事。据《长宁县志》记载,“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太平军冀王石达开率兵二十余万,由张懋江导引,从兴文入长宁,扎营百余里。”长宁境内确实有太平军出现过的痕迹。但峰顶寺山是否太平天国遗址,目前还不得而知。

  卢根柱推测认为,有可能是当时的大地主长久居住在此,据山为王,繁衍出大家族,为了防御战乱和土匪盗贼,慢慢筑成了长长的围墙自保。

  但如果只是当时有钱有权的人为求自保而兴建的,为什么山顶的VIP位置会供奉一座寺庙,则让人疑惑。

  铜锣乡副乡长周勇说,这些谜团有待专家的鉴定。当地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