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点文保方案出台曲折:张飞庙实施搬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大重点文保方案出台曲折:张飞庙实施搬迁
2010年05月18日 14:23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大重点文保方案出台曲折

  文/郝国胜

  在三峡文物保护规划中,白鹤梁枯水水文题刻、张桓侯庙和石宝寨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获得专题性的重点规划,分别以兴建水下博物馆、整体搬迁、原地保护的方案保护,但保护方案的出台皆几经曲折。

  白鹤梁水文题刻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江心处的白鹤梁水文题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水文题刻,它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至20世纪初1200多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文资料,被称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规划阶段,围绕着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保护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和讨论,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将白鹤梁水文题刻全部切割,移至博物馆。另一种则认为:白鹤梁水文题刻是在长江水环境下产生的,一些人文景观和文化元素与水密不可分,不移位,不脱离水环境的保护是基本策略,而原地建造“水下博物馆”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后者虽然工程造价高,技术难度强,但能将文物以及文物的环境面貌保全,这与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威尼斯宪章》精神相符,也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精神。

  这种策略包括了两种方案的含义:第一,兴建水下博物馆,这是保护方案的上策;第二,如果在兴建水下博物馆中解决不了工程、地质、水文等方面的问题,在对岩体进行技术处理和留取资料的基础上,实行淹没,待今后科技水平达到建造水下博物馆的条件后,再行建设。

  1996年天津大学提交了兴建水下博物馆两个方案的规划。即:“双层(穹顶)拱壳”和“蜂巢拱顶壳”方案,后因技术、航运、经费等原因,未被通过。

  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提出了“留取资料”实行淹没、在沿江岸边建造地面博物馆的方案。而后,国务院三峡办黄真理也提出了另一淹没方案,该方案在对白鹤梁水文题刻进行必要的技术保护和留取资料的基础上,在白鹤梁水文题刻原址水域的上方复建白鹤梁,并在岸边建造“白鹤楼”。

  在对以上两种方案进行论证期间,中国工程院葛修润院士提出了“无压容器”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该方案在基岩上建钢筋混凝土墙,墙的顶部与防锈金属穹顶连接,钢筋混凝土墙不做防渗透密封,题刻长年浸于水中,观众可在数十米的水下隔水观赏题刻。

  由于“水下博物馆”方案解决了由于水压的影响而易使壳体移位的技术难题,还配备了不影响航运的设施,再加上结构相对简单、施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得到了多方专家的好评。2002年1月由重庆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通过了葛修润院士的方案,同月,国家文物局予以批准。

  2003年2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正式开工,2009年5月18日,举行了开馆仪式;今年4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张桓侯庙

  张桓侯庙也称张飞庙,原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与云阳老县城隔江相望。它保存了历代字画的石刻木雕,有“文藻胜地”的美誉。其主体建筑的高程在海拔130米~160米之间,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高程达到135米之前必须得到妥善保护。

  对于张桓侯庙的保护,整体搬迁是唯一的选择,至于搬到哪里则存在不同的意见。早在1995年的规划期间,地方政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提出随云阳县新县城迁往长江北岸。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组论证认为:按照《文物保护法》和《威尼斯宪章》精神,张桓侯庙的选址应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随新县城向江北岸搬迁的提议,不符合这一原则。

  1996年3月,规划组委托清华大学就整体搬迁和3种不同思路的选址方案,进行了规划并形成报告。经审议,位于江南的盘石镇新址方案和报告中制订的整体搬迁方案获得了专家论证会通过。

  被选定的新址位于盘石镇龙安村10组的秦家院子,它依山,坐岩,临江,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与飞凤山麓原址的地理环貌相近。1999年4月,经重庆市建设勘测院对龙安村的地质勘探,被选定的新址符合搬迁条件。

  2002年10月,张桓侯庙搬迁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12月,拆迁工程完成。

  石宝寨

  石宝寨是一处古建筑群,依附于重庆市忠县长江北岸的玉印山,由玉印山下的寨门、上山甬道、“必自卑”石坊门、寨楼、峰顶上的奎星阁和天子殿组成。它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设计理念最为杰出的古代建筑物之一,被誉为三峡“璀璨明珠”。三峡成库后,最高水位可涨至石宝寨的首层。

  1996年3月,由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组委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制的石宝寨保护规划报告提出了原地保护的规划意见,拟取围墙护寨、岩体加固的保护意向。该方案得到专家论证会的通过。

  199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对石宝寨文物保护方案进行细化的设计。设计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结合玉印山基岩地势,设计出了“护坡仰墙”方案。仰墙与围墙基本相似,起到阻隔江水的作用。

  2001年9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会议,对方案提出了调整、修改和补充的建议。2002年12月,根据有关方面和专家提出的尽可能保护石宝寨文物及自然景观的意见,设计单位再次对石宝寨保护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的重要方面是在不影响山体稳定的前提下,对石宝寨寨楼一侧实行围堤,背江一侧实行护坡保护。并按原貌保留了“必自卑”石坊门、石板路、入口石洞等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2003年元月,修改方案获得了专家论证会通过。2005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石宝寨保护方案。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于2009年4月17日全面竣工,并正式对游人开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