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冠"滇"戴"是张艺谋的错?文化应超越地方利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黔"冠"滇"戴"是张艺谋的错?文化应超越地方利益
2010年06月02日 09:2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庭审当天,曾参演《千里走单骑》的詹学彦,披挂着“安顺地戏”中关羽的全套行头坐在证人席上,他说:“电影《千里走单骑》出来后,我们被家乡人骂祖宗。”

  其实“安顺地戏”1986年就走出国门,比张艺谋的《红高粱》在国际影坛打响“第五代”头炮还早两年。

  电影《千里走单骑》中“安顺地戏”给“云南面具戏”当替身 署名权受损

  你还记得《千里走单骑》这部电影吗?五年前,该剧因为张艺谋与高仓健的首度合作而被炒得火热,同时地戏这一独特古老的民俗文化也吸引住了众多国内外观众的眼球。但是就在今年的5月11日,大导演张艺谋等三方被告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理由是在《千里走单骑》中,贵州“安顺地戏”被张冠李戴为“云南面具戏”,因此原告贵州省安顺市文化局要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讨个说法。这场诉讼也被称为“中国非遗第一案”。

  在非遗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今天,这场民间艺人与大导演之间的文化官司尤其令人关注。张艺谋或《千里走单骑》是否要对造成“安顺地戏”著作权和署名权混乱而负责?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认为,虚构的文艺作品固然可以宽容一点,发生错位可能是艺术上的考虑,但如能严谨一点,在影片里注明或有一个声明自然更好,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扮替身

  贵州非遗被错位

  你也许早忘了《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一位日本父亲到云南寻找一种面具戏,因为他的儿子曾来看过,并念念不忘,现在得了绝症,他想让儿子离世前能再看一眼这种面具戏。可是,戏阴错阳差的事情不断发生,终于这位日本父亲好不容易在监狱里找到了能唱面具戏的李加民。

  那么,电影中的“云南面具戏”为何却成了贵州“安顺地戏”。

  原来,《千里走单骑》中扮演李加民的是云南玉溪的一个农民,他会唱当地的“澄江关索戏”,但影片作曲郭文景在当地考察后认为,“关索戏”要是搬上银幕,效果不够理想,于是他辗转找到了贵州“安顺地戏”。而安顺旧州镇詹家屯地戏队的詹学彦,就成为全身披挂戴着面具演关公的“李加民”,另外几位同台的也是地戏队员。他们从贵州到云南参加演出,每天的报酬为60元。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尴尬就此而生,电影上映之后,很多人按图索骥来到云南,寻找电影里的“面具戏”,却发现“云南面具戏”实为贵州“安顺地戏”。

  庭审当天,詹学彦气愤地说:“电影出来后,我们被家乡人骂祖宗。”

  署名权

  法律保护存空白

  海淀法院当天未做出判决,该场诉讼结果如何还不可知。但诉讼双方各有理由,关键的问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尚存空白,被告律师提出:非遗是否享有知识产权,由谁享有,都无依据。非遗目前受国家行政法保护,而不是产生民事权利的依据。安顺市文化局的诉请无法律依据,也无判例支持。

  原告方也承认诉讼的艰难,原告律师表示:“我们也知道目前的诉请无法可依,我们想通过这个诉讼,再次提出民间艺术作品署名权的问题,希望法律界予以重视。”原告方也并未提出赔偿,而是要求在媒体上刊登声明,并且在以后的电影发行中注明“片中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贵州安顺地戏”。

  原告的要求看起来并不过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对此表示:“有些非遗本身就有很强的地方性,倘若只是以此为背景,模糊一点并没有问题,倘若以此为主要线索,那么严谨一点还是比较好,应该有所注明,一来可以避免误会,二来对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也没什么影响。”

  谁之过

  举手之劳别嫌累

  按照被告方律师的观点,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不能对号入座,而且电影也并非宣传“安顺地戏”为目的。

  陶东风认为文艺作品确实应该有比较广的自由,他说:“虚构的故事,和新闻报道宣传资料不同,倘若在某个新闻报道里弄错了,那么必须要澄清,但虚构的故事可能会按照剧情需要而有所改动,比如说在云南的背景下安排一场昆曲或京剧,难道就不可以吗?

  显然不是。所以,纪实作品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对的,可文艺作品则不同。”

  就《千里走单骑》本身来说,事情则需要仔细分析,安顺市文化局认为,电影以一场“云南面具戏”(实际演出的则是“安顺地戏”)为线索贯穿始终,在拍摄时,安顺市詹家屯的8位地戏演员应邀前往丽江,表演了“安顺地戏”传统剧目中的《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并被剪辑到影片中。但是三被告没有在任何场合为影片中“面具戏”的真实身份正名,以致观众以为“面具戏”起源地、传承地都在云南,导致法律混乱。

  陶东风表示:“电影以一场戏为线索,挪动地方可以认为是艺术作品的需要,不过注明一下或声明一下,并不会影响电影的艺术性,这种举手之劳,导演等有关方为什么不做呢?”

  对文化

  应超越地方利益

  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热,很多地方争夺名人故里、建造文化景观等,陶东风认为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考虑,以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的财富,有些仍有争议,并无定论,因此谨慎一点,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态度。

  不过,以文化来达成经济目标,固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文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陶东风说:“对于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不是以此获得利益,而是把它保护好,这是超越地方利益的,是文化遗产本身的意义所在。对于文化遗产,一不能作假,二不能乱开发,乱开发的结果往往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在非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资源的今天,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和利用这些遗产,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场官司被称为“非遗第一案”,其诉讼的结果如何,可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是对现代人的一个提醒。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