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一面铜锣响千年 新晋“国字号”非遗需要更多年轻“守艺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7日 1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选取铜精度达99.9%的原料,按比例加入配料后制成毛坯,放入炉温900摄氏度的炉膛里烧红,再经过锻打、淬火、冷作、抛光等多道环环相扣的工序,最后一锤定音……在湖南耒阳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冬元的厂内,一面面铜锣在工匠们精准的操作下制作完成。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铜锣广泛应用于戏剧、舞蹈、传统吹打乐和民俗活动中,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坛下乡铜锣制作技艺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手工制成的铜锣,经过十余道工序和数千次捶打后,其音质清脆纯净、洪亮悠远,且经久耐用,热销国内近20个省市及东南亚等地。今年6月,“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同期】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冬元

  我爷爷的爷爷就是做铜锣的,在我这一代也不能把它(铜锣传统制作技艺)流失。现在我把它做成一件申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市场也认可了,我好像有个荣誉感,把这个工艺能传承下来,我觉得是一种乐趣。

  【解说】今年67岁的罗冬元是祖辈铜锣制作手艺的第七代传人,从小追随父辈学习铜锣传统制作技艺的他,在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铜锣厂,如今厂子年产铜锣5万面,产值达400万元,制作的铜锣多达上百种。

  罗冬元说,坛下乡铜锣种类繁多,制作技艺各有不同。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敲打,可以改变铜锣不同部位的厚度,得到不同音质的铜锣。

  【同期】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冬元

  铜锣它有个地域性,每个地方要的音质不一样。比如我们湖南我们叫做湘剧,它要求那个锣是平的;比方说少数民族,侗族、瑶族、苗族那些,那个是山高的地方,它要得传得远,它是个通信的作用,那个锣中间都是一样厚,边稍薄一点;我们做大了以后,就销往北方去,就要按照北方那的民俗习惯生产别人用的产品。

  【解说】罗冬元告诉记者,铜锣制作工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是一门既需要“吃苦”又需要悟性和经验的技艺。制作过程中的一锤定音技术性极强,要有深厚的功底和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定音准确,机械化无法取代。自家厂子尽管效益不错,但多年来一直是湖南唯一制作铜锣的企业,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需要更多年轻“守艺人”将其传承下去。

  【同期】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罗冬元

  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事,因为这个很辛苦,高温、高噪音。(要找到)又能吃得苦、又聪明的人从事这个行业难又难,真的传承难这确实是个大的问题。

  【解说】如今,罗冬元说服了儿子和自己一起打点铜锣厂,儿子也不负众望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了厂里的调音师,这使罗冬元看到了铜锣技艺传承的希望。他表示,只要有愿意学习铜锣传统制作技艺的人找他,他都会倾囊相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铜锣事业。

  关紫文 湖南耒阳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