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才能赢未来 义乌企业主用“心”待员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学会尊重才能赢未来 义乌企业主用“心”待员工

2010年07月08日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义乌7月8日电(记者 张茵 董齐)“员工不是生产工具,而是我们的兄弟姐们,他们必须获得应有的尊重。”今天,中国最大毛毯生产企业真爱集团总裁刘元庆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浙江义乌,有刘元庆这种想法的企业家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在用“薪”留员工时开始更加注重用“心”留员工,以打造家的概念促进企业的发展。

  义乌被誉为“世界小商品超市”,这里聚集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上百万外地人员前来务工,此前劳资矛盾一度十分尖锐。但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由量向质的转变过程中,众多重视企业长远发展的商人意识到,本位的雇主与雇员关系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障碍,企业要赢得未来必须破除这种障碍。

  “薪心相辅”尊重员工

  杜婷,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20岁女孩,在真爱集团精编岗位上度过了三年时间,每个月领取近3000元的工资,在她的心目中,真爱集团就是一个大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尊重。

  她告诉记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公司都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工作时会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下班后会组织各类活动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这让我感觉不到任何压抑。”

  对于杜婷的说法,刘元庆甚是欣慰,他明白这些年企业的付出没有白费。他告诉记者自1995年真爱成立以来员工的工资几乎都是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现在员工的基本工资已从原来的600元一个月涨到了2000多元一个月。在涨薪金的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留住员工的心,他们还在不断的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塑胶篮球场、乒乓球室、网吧、夫妻房、空调宿舍等硬件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员工不出公司大门娱乐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

  “为了让员工的业余生活充实,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唱歌、跳舞、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带领员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刘元庆说,在硬件设施和人性化管理上下工夫同时,他们还以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潜能,如为员工无偿支付各种技能考试费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让员工建言。而一旦员工的特长被发现都会得到无条件的提升,真爱一家子公司的总经理吴晓民便是由一名机修工逐步提拔上来。“我们一直在用‘真心、真情、真爱’的服务观努力为员工营造家的氛围,他们就是兄弟姐妹,就是朋友,没有他们企业不会稳定发展。”

  在尊重、惜才的氛围下,真爱基层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很多员工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甚至在这里结婚生子。员工的忠诚度也为真爱发展提供了足够后备保障,据统计,近几年真爱老员工的回厂率都达到了90%以上,这让其可以全力开工,抢占商机,也让其中国毛毯大王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

  传统国学引导员工

  当提高员工的薪金和改善其生活工作环境成为众多商人的共同意识并付出行动时,义乌一些企业更是把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了工作层面上来。近几日,虽然高温天气灼热着义乌,但在中国饰品行业领军者新光控股集团内部,一股更热的“国学风”蔓延开来,《弟子规》成为该公司员工下班后必读之书。

  “员工在生活、薪水得到满足后,他们的心理也需要有人引导。”说起自己公司的国学热,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解释到,今年年初他们公司一名年轻的男性员工因为“失恋”便扬言自杀的事情,以及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让她意识到对员工进行心理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一代务工者因为父母亲忙于工作很少对他们进行应知的教育,众多价值观都由网络信息引导而成,这就导致很多人进入社会后很难适应,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周晓光希望借助传统的“八德”教育以及公司内部开通的“李大姐”、“楼妈妈”等咨询专线,在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时,让员工自身修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新光的国学培训可谓立刻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位管理层员工的妻子就打电话感谢周晓光给她培养了一个体贴的老公。原来其老公这几天回家后开始主动给她和母亲洗脚,这让她非常感动。与此同时在新光公司的内部,通过培训管理层不再大声斥责基层员工,食堂浪费现象也逐渐消失,整个公司如今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氛。

  “当员工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时,公司才能真正实现稳步的向前发展。“周晓光说,新光有员工4000多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那么他们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安定和谐。

  而在义乌,真爱和新光仅仅是商人们转变雇主与雇员关系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义乌商人正在践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说的那句话“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去关爱自己的员工,赋予员工应有的尊严,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厚实的人文基础。(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