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中国首个村级国家样本康居工程的三重转身

2011年09月06日 2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9月6日电(记者 沈兰)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水山叠翠,若不是商场超市、社区医院、文化中心映入眼帘,信步闲庭之间你可能以为置身于江南古镇。其实不然,这就是中国首个村级国家示范康居工程——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桃北新村小湖孙自然村。历经7年涅磐,它已经实现了三重华丽转身。

  闭塞村庄土地流转焕风情

  2003年5月,杭州萧山浦阳镇桃北新村小湖孙自然村,因为“水中国宝”桃花水母的发现一夜间名动,这也改变了全村3500多人的命运。同样也引起登峰集团董事长孙云球的关注。他随即向浦阳镇政府提议由登峰集团出资开发小湖孙村,并获得首肯。

  2005年,恰逢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鼓励地方进行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出台的新政策。

  于是,已经通过建设杭州生态园积累资本的孙云球开始摩拳擦掌,希望借此机会打造一个全新的风情小镇:以穿村而过的包洪公路线为界,东面为集中新建的农村住宅示范点,西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成综合性景观区域桃花源度假村。他并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村企共建”,以构建和谐社会,以富裕和谐清洁为目标。

  很快桃北新村和登峰集团联手成立桃北实业集团。桃北新村土地、山林、水面资源整体流转,折算成2亿元股本金,和登峰集团共同投资,打造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登峰集团获得生态旅游等项目40年不等的开发权,承担村民集中住宅的建设。桃北新村因土地入股成为股东,村民们获年均6%左右的预分红利。

  “按照相关协议,桃北新村的土地将全部流转。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种地吃饭,一夜间失去了土地,接下来的生活怎么着落?以及土地流转以后,拆迁重建房屋产权归属等问题。”这些都是转型后很现实的问题。

  “四金”机制造血输血实现三重升级

  一直担任桃北新村党委书记的孙益明向记者坦言,搞村企共建之初,心里确实没有底气,为此特意开了个村民大会,将决定权交给村民,结果以多数赞成票通过。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合,原本一团死水的水土资源被盘活了,也带来了2.1亿元的流转资金。然后村企再以25:75的出资比例成立集团带来股金,项目则解决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为全村人盖起了两户一幢的别墅群,与此同时,还为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保险等保障金。

  如此一来,地从哪里来、房在哪里建、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走的现实难题都得到解决。昔日闭塞的村庄走向现代新居、传统农业走向新兴业态以及传统农民变成市民、股民的三重华丽转身。

  孙吾水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每年都能领到“四金”,除了工作薪金,还有村集体资产的年底分红股金,村里剩余的土地的流转金,村里统一为符合条件的村民购买了养老金、农医保和工伤保险的保障金。

  这以前根本不敢想。孙吾水一家四口人,去年分红这块收入就超过2万元。他年过60岁,按规定领取每月510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一年收入6120元。还有,“上不封顶下保底”的红利收益,儿子、媳妇、孙子,分红所得均为4800元,合计14400元。

  更让他不敢想的是,桃北新村以前居民生活质量不高,道路狭窄,房屋稀稀落落良莠不齐。而村企统一拆迁共建以后,每户可拿到70万-100万的补偿费,这样村民们不仅有房了还有车,另外添置高档家具,过上小资生活。而且,房产产权归属于农民,土地性质仍然为集体土地。

  实践证明,“村企共建”之路实现了资源与资金两大优势的最佳嫁接,发挥乘数效益,一幅崭新的“桃花源”山居图跃然纸上,引来一批又一批人们的参观。

  “桃北新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土地流转和村庄整治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样本工程,从输血到造血,成功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的新路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曾如是说。(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